用磁脈衝刺激大腦 卑大研「記憶帽」助學習
2009-07-13 04:58:00

(本報記者報道)加拿大科學家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用磁脈衝刺激大腦特定部位,以增強大腦學習記憶能力的方法,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發明出「記憶帽」,來開發人類記憶能力。風靡至今的日本卡通《多啦A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為了幫主人大雄應付考試,機器貓從「神奇口袋」裏拿出「記憶麵包」,只要把書上的字印在麵包上後吃進肚裏,知識就全記住了。雖然「記憶麵包」還遙不可及,但「記憶帽」卻有望實現。    加拿大溫哥華卑詩大學(UBC)的教授拉臘.博伊德和他的實驗小組日前發現,用磁脈衝刺激大腦的運動前皮質(前額後面),能顯著增強實驗對象對某項任務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據英國媒體報道,實驗小組請來30位志願者,讓他們用操縱桿追蹤電腦顯示幕上跳躍的紅點。志願者對紅點的跳躍模式並不知情,他們被告知紅點由始至終都是無序跳躍的。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一部分志願者一邊接受磁脈衝刺激一邊操作,而其他志願者則在常態下進行操作。反覆的實驗結果證明,在紅點的固定跳躍模式追蹤這一部分,接受磁脈衝刺激的志願者的準確率大大高於在常態下操作的志願者。「這證明磁脈衝刺激能夠提高大腦的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博伊德教授說,運用這個原理,他們有望開發出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的「記憶帽」,能夠幫助患有學習或運動障礙的人群。這項結果,刊登在英國醫學委員會《神經系統科學》期刊上。用塑膠造出人腦細胞科學家對人類腦部的研究包含了方方面面,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研究人員最近研製出,可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症的人造腦細胞,由導電性塑膠材料製成,可傳輸不同類型的神經傳遞素,而帕金森氏症正是因為缺乏了神經傳遞素而引起的,因此這項新成果視為可治療帕金森氏症。人造腦細胞採用的是「交付電極」新技術,與真正的人腦中的神經細胞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在大腦中釋放神經傳遞素。神經傳送信號通過神經傳遞素以及化學物質刺激周邊的細胞的方式互相交流。拿帕金森例子來說,此病是因為缺乏神經傳遞素多巴胺,或是缺少與它起反應的受體。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教授里克特演示了「交付電極」如何控制豚鼠大腦聽力的實驗,然後說:「準確地運送神經傳遞素的能力使完全糾正信號系統的故障成為可能,從而能夠治療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比附帕金森氏症。」目前此項研究成果已經開始用於治療聽力喪失、癲癇和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