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老師的ICT技能

      老師在應用ICT於教學時,仍應基於教育專業考量,因此『老師的ICT Skills 』從四個面向切入,來看教師須具備的ICT能力(尤其從支持學生的角度出發),這些都以行為動詞與能力描述,簡譯中稍有忽略,請包涵:

attachments/200807/0908870304.jpg


**學習方法
瞭解學習者學習如何學習,發展『學習如何學習』的技能
幫助學生瞭解,藉由ICT可以獲得延伸的學習機會,並從中獲取最大的好處。

關於學生數位作品與和工作流程的評量
學生可以利用自動化系統、來自世界各地的網路資訊,以及與他人合作,強大的數位工具,可提供學生以多媒體形式展現自己的作品。而老師要能瞭解整體的運作流程,給予適當的評分,同時,也可能善用數位輔助的評量機制。

理解和應用科技的附加價值
分析可以從ICT的最佳應用中獲得11種附加價值,配合學生在校內外整體脈絡中,同時兼顧特別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方法。

在數位世界中理解和應用學習風格
了解ICT如何促使某些學習風格可能表現超出以往沒有ICT的狀況,例如可以提供更快的『what-if』探索來支持『建立假說』的學習風格,藉由更廣泛地尋找不同的消息來源以支持反思型的風格,或是支持學習者透過視覺和聽覺媒體而能更有效地學習。

利用數位資源規劃課程與教學
了解如何『混搭』各種資源,以及和學生的互動方式,結合傳統(面對面溝通/班級活動/個別活動/圖書與資源)與虛擬(虛擬教師溝通/虛擬班級活動/自發的個別活動/與他人線上溝通/互動媒體和資源)。

學習和創造力的領導
ICT如何以新的方式促進領導呢?

教室與分組管理
管理使用ICT系統,以促進學習。管理學生使用ICT,以促進學習,培養學生科技和人際溝通能力,並設計合宜的全班或小組、個別的ICT使用流程。

**學習資源
一般工具
依一般或特別的目的,使用各種硬體和軟體

主題相關工具
利用經過特別設計、應用於特定用途的軟體和硬體

選擇內容與網路檢索
尋找在自己教學脈絡中合適的學習內容。

創作學習內容
使用ICT來建立和調整學習內容。

硬體和基礎設施技能
對ICT基礎設施有所瞭解,採購和管理。

**溝通與合作

e-教學與引導
能一對多地線上教學與輔導。

e-輔導/教練
能一對一地線上教學,指導和輔導學生。

e-合作
引導,指導和管理學生使用通訊和線上系統與其他學生合作,如同他們的老師一般。

e-出版
鼓勵並協助學生和教師出版,讓學生扮演其他學生的教師。

e-引導(moderation)
在學生們利用電子郵件、線上輪談發表時,能事實提供引導與建議,但又不採用絕對權威的方式。

e-社群
促進學習社群,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利益。我們預期社群會比一個班級更大。可能存在於一個單獨的教育機構,也可能含括地區或國家,甚至是全球性的。

使用網路和電子郵件
使用和管理電子郵件,公告板,新聞群組,聊天室,視訊會議。

網路安全
了解學生利用網路溝通的個人風險,並考量到他們的日益成長和責任。


**管理與紀錄
社群與同儕互助
幫助同事學習與應用ICT於教學。有能力管理和運作培訓課程,以幫助其他夥伴學習新技能

學習歷程檔案管理
利用ICT系統來管理並幫助學生管理與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內容管理
尋找、組合與完成可利用的的學習內容。

管理教育系統
有效地實施,發展和使用教育中的ICT管理系統。

學習者管理和報告系統
有效地實施,發展和使用教育中的ICT管理系統,以管理和記錄學生的學習。

      風雨中,平心來看這本『學會說不:不傷和氣,又讓人服氣的溝通法則 』,在清晰的思緒下,可以好好想清楚一些問題。倒是我發現:好好地與自己溝通,在理性與情感(有時狂喜、平靜、無感、暴怒)之間的繁雜糾葛,都可以用書裡的描述來檢驗一番喔:,原來何時說「好」,何時說「不」,都是有跡可循的....這個目錄很可愛,可以玩繞口令喔!轉載給您瞧瞧:

準備篇
第一章 找出你的「好」
第二章 讓你能夠說「不」
第三章 準備讓對方說「好」

實踐篇
第四章 表達你的「好」
第五章 主張你的「不」
第六章 提議「好嗎?」

堅持篇
第七章  忠於你的「好」
第八章  強調你的「不」
第九章  談判達到「好」

結論  「好」與「不」的結合

      怎樣,酷吧!正在整理成堆的書,人家陶侃是搬磚練身,我啊,『書得搬時方恨多』...這樣也『好』~八月『不』買書,好好地與自己溝通溝通...

變革領導-實踐企業變革關鍵的八個步驟

      這是一本很紮實的變革行動手冊:『變革領導-實踐企業變革關鍵的八個步驟 』,適合玩真的!書中介紹關鍵八步驟:

1.升高危機意識
2.建立指導變革團隊
3.提出適當願景
4.溝通變革願景
5.促使行動、移除變革障礙
6.創造快速戰果
7.鞏固戰果,再接再厲
8.深植企業文化

對這張『組織轉型架構』圖像,感受很深:

attachments/200807/7468244081.jpg

      鳳凰颱風出海了,希望大家平安! 

清醒的企業:提升工作價值的七項修練

      這本『清醒的企業:提升工作價值的七項修練 』提醒著我們『組織裡的每一個自己,真的時時清醒中嗎?』無論式自己、群體與組織的使命,是否真能為自己也幫助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與價值創造的時光(Moment)?

      七項修練分別是:『無條件的負責任』、『必要的正直』、『發自內心的謙虛』、『真誠的溝通』、『建設性的協商』、『無懈可擊的協調』、『收放自如的情緒』,然後就能『以助人之心重新出發』,書中也提醒我們以整合的角度來看待組織:

attachments/200807/8835166326.jpg attachments/200807/0354767587.jpg

孫子兵法知識地圖

      翻看這本『孫子兵法知識地圖 』的一瞬間,就被那種以『策略、結構、流程』三向座標的系統分析吸引住,自己也認真研讀起孫子兵法呢!一直想畫好大圖 ,我還買個魔術方塊、一面面貼字來玩轉喔!

      請參考博客來的書評:作者運用科學方法,把《孫子兵法》解構為立體的知識結構,它以時、空、情境等變數為座標,將原本高度抽象的《孫子兵法》,變成視覺本能、易查易記的圖形結構,透過簡單直觀的閱讀方式,讀者得以通篇審視孫子知識的內涵。

attachments/200807/8502655214.jpg

ICT建置應用的關鍵考量

       要見到ICT附加價值且親身享受,當然要有完整的基礎建置與連結,來看看『ICT建置應用的關鍵考量 』:

attachments/200807/8429128120.jpg

      這些都比較具象,我順著大家的思考來改成提問呈現,當然這些都需要行政規劃與支持,以及教育夥伴們長期經營:

**從教學現場端:

老師、學生可使用的資訊設備與軟體是否充足?

使用者是否具備足夠的軟硬體操控能力?有規劃培續活動嗎?

是否為特別的教學需求加以設計,以展現ICT的效力?

最終的『展示系統』為何?(這裡提到單槍投影機與電子白板) 

**校內網路連接與主機服務(原文在這裡有許多部份交相重疊...):

各類教室與辦公室網路基礎建設完備嗎?

可以無線上網嗎? 

學校提供哪些主機的網路服務(如電子郵件、網路電話)?

**學習內容與製作、分享管理機制:

有結構化的內容資源與分享機制嗎? 

有互動式『以大腦為本』的學習內容嗎?

有提供可製作與編輯學習物件的服務嗎?

有提供線上學習服務嗎? 

有數位學習與管理系統嗎? 

有多媒體資源庫嗎? 

**更廣的連結與層級

從家裏到學校主機的寬頻網路連接是否順暢?

學生從校外連接網路時,如何兼顧系統與學生資料的安全? 

是否由地方或中央提供集中式主機服務?

      仔細看過每一項並試著自己回答,更能將這些ICT系統與真實的教學運作系統機加以整合。還有關於『老師的ICT Skills 』與『ICT促動教育變革 』,繼續加油!

      難得一天都不出門,早起開始動工。拿計時器跟自己玩,一塊塊把『ICT的附加價值 』重點翻好再整理出來。我是玩真的喔!但也感覺是真的在玩!(就是只想努力翻卻又不太完整翻的意思啦...)先翻這一塊,呵呵,見到愈多附加價值,才會有動力繼續玩:

 
attachments/200807/4728490796.jpg



      
      這裡提及ICT的11類附加價值,我依邏輯想法細分為幾類:A.因為科技存在而增加的機會、B.教師應用於教學可產生的實際效益、或是更多元的教學精彩、以及C.可以延伸的教育應用:

A.因為科技存在而增加的機會

*增進資源連結

      老師與學生都可以方便地取用學習資源。也包括促成更多『資源再利用』的機會。

*延展學習時間

      藉ICT之助,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學習,延展出更多學習時間。

*增加溝通機會

      在學生與可能幫助他們學習的人之間,盡可能增加更多的溝通連結,包括他們的同儕和各種成人。ICT也可以讓這些溝通,更客製成符應個人的學習風格。

*使用更多的資訊頻道

      能夠同時與腦進行溝通的頻道更多了:包括聽覺,視覺,圖形,文字,音樂,空間,甚至觸覺。但是,同時使用多種頻道來提供學生資訊之傳遞與表達,在接收與理解上,可能有好處卻也可能造成錯誤理解,現今仍有許多研究持續進行中。

B.教師應用於教學可產生實際效益、或是更多元的教學精彩

*重新調整教學和學習

      ICT促成『教師引導學習』與『學生獨立學習』之間平衡的變化。教師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時間,促成更多更高品質的互動。教師雖然花費更少時間與學生互動,但在小組和個人之中,比起老師花費所有時間與全班互動,對學生來說更有價值。這也發生在大班式教學中:學生更獨立地作業,讓教師可以與個別學生進行更高品質的互動。

當然,若是學生更為主動成熟,也代表著在這段時間中可以進行更多的學習,當然還是要由老師事前提供規劃。

*提昇學習動機

      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改善與學習動機增加,導致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這也能提高學生的小組互動品質,使教師教學更有效率。

*出版和觀眾

      學生有更多機會可以製作並發表他們的作品,並且讓其他人回應和評論,並能增加更多觀眾,包括主要的家人和朋友,同儕,以及其他國家和文化的夥伴。


*大腦為中心的學習

      若能透過模擬和其他軟體來培養學生進行『what if』調查的能力,將對教育產生強大的影響。這涉及到學習者也能與『想法和系統』一起玩。正確地說,這種能力是否就代表學生可以學習得更好,目前的了解甚少,至少是在研究社群的關注範圍之外。(這裡好像翻得不順...)

      此外,給學生的反饋和反應,可以更適切地符合學生的心智需求與步伐,系統可以根據個別化的思考來進行預測並調控回應方式。給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的實際建議是:多加思考如何在實際教學情況中發揮更多這種效益。

C.可以延伸的教育應用:

*促進數位機會公平(我用國內常用的術語稱之)

      相對於大部分人可輕易獲得的學習機會,現在可以為少數群體特別考量:經濟弱勢、語言、殘障人士或具有特殊學習風格偏好的學生。在這方面,還可以包括更複雜的研究:一般大部分人都是假設已知的事務,對於少數群體成員來說,可能都還不了解。而隨著知識積累,這方面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再也不能假定所有的人都遵循同樣的課程,並有著相同的知識。

*擴展性和可複製

      更多的教學和學習方法,現在具有擴展性,可以考量實際地、經濟地、尤其可為個別學生加以考量。而在呈現資訊和想法方面、作品的紀錄與結構化,以及資源存取,都有更一致性而具有數位效益,

*管理和記錄

      學習的追蹤、過程與結果,都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與紀錄。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可見到成果的集結並能加以評鍵。這也提供教學省思機會和形成性評量的討論。

 

      老師的指標強調:一方面自己也身處數位時代中,要善用科技資源並與他人合作,同時,更要努力經營可以提供學生們學習的環境與機會。

2000年版有六大項:        
1.科技操作與概念、2.規劃與設計學習環境和體驗、3.教導、學習與課程、4.評量與評鑑、5.生產力與專業實務、6.社會、倫裡 、法律和人類課題
2008年版,有五大項:
1.促進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和創造力、2.設計和開發數位時代的學習經驗和評量、3.示範數位時代的工作和學習、4.提昇與示範數位公民身份和責任、5.投入專業成長和領導

attachments/200807/6219743914.jpg

      新版的教師指標文句稍有難度(呵呵,因為老師要做比較多事也比較好玩啊!)翻譯若有不順,請多指教,我多看幾遍後也會持續小修。


1.促進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和創造力
      教師利用他們的學科知識,教學和學習,以及科技,來促進經驗~提昇學生在實體面對面和虛擬環境中的學習,創造力和創新。教師:

a.促進,支持和示範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思考和發明。
b.促使學生們利用數位工具和資源探索真實世界的問題和解決真實問題。
c.促進學生利用合作工具,來揭示和澄清他們的概念理解、思考,規劃,和創造過程中的反思。
d.藉由投入與學生,同事,和其他人在面對面和虛擬環境中學習,來示範合作地知識建構。

1. Facilitate and Inspire Student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Teachers use their 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experiences that advance student learn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both face-to-face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Teachers:
a.promote, support, and model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ventiveness.
b.engage students in exploring real-world issues and solving authentic problems using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c.promote student reflection using collaborative tools to reveal and clarify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planning, and creative processes.
d.model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by engaging in learning with students, colleagues, and others in face-to-face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2.設計和開發數位時代的學習經驗和評量
      教師們設計,開發,評鑑真實的學習經驗,以及結合了現代工具和資源的評量,以求在脈絡中最大化地學習到在NETS-S中規劃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教師: cyc,就是我要做的,更直觀點說明!

a.設計或調整相關的學習經驗,結合數位化工具和資源,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創造力。
b.發展科技豐富的學習環境,使所有學生追求其個人的好奇心,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訂立自己的教育目標,管理自己的學習,並評估自己的進步。

c.客製和個別化學習活動,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工作策略,和使用數位工具和資源的能力。
d.為學生提供多種結合了學科與科技指標的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量,並利用評量結果資料對學習和教學提供建議。

2.Design and Develop Digital-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Assessments
Teachers design, develop, and evaluate authentic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assessment incorporating contemporary tools and resources to maximize content learning in context and to develop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identified in the NETS‧S. Teachers:

a. design or adapt relevant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incorporate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b. develop technology-enrich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enable all students to pursue their individual curiosities and becom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setting their own educational goals, managing their own learning, and assessing their own progress.

c. customize and personalize learning activities to address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working strategies, and abilities using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d. provide students with multiple and varied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s aligned with content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use resulting data to inform learning and teaching.
3.示範數位時代的工作和學習
      教師展現出在全球與數位化社會中的創新專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流程的典範。教師:
a.在科技系統應用,以及轉換既有知識到新技術和新情境,展現流暢性。
b.利用數位工具與資源,與學生,同事,家長和社區成員,以支持學生的成功和創新。

c.使用各種數位時代的媒體和格式,有效地與學生,家長,同儕,溝通有用的資訊和想法。

d.示範並促使有效利用現有和新興的數位工具,來探討,分析,評價和使用資訊資源,以支持研究和學習。

3. Model Digital-Age Work and Learning
Teachers exhibit knowledge, skills, and work processes representative of an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in a global and digital society. Teachers:
a.demonstrate fluency i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the transfer of current knowledge to new technologies and situations.
b.collaborate with students, peers, parents, and community members using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to support student success and innovation.

c.communic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ideas effectively to students, parents, and peers using a variety of digital-age media and formats.

d.model and facilitate effective use of current and emerging digital tools to locate, analyze, evaluate, and u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support research and learning.  


4.提倡與示範數位公民身份和責任
在不斷變化的數位文化之中,教師了解地區和全球的社會問題和責任,並在他們的專業實踐中展現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為。教師:
a.倡導,示範,並教導安全,合法和道德地使用數位資訊和科技,包括尊重版權,智慧財產權,以及適當的文件來源。

b.藉由使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策略,配合所有學習者的不同需要,提供公平地使用適當數位化工具和資源的機會。 c.提昇與示範數位禮儀,以及在應用科技和資訊時應有的社會互動責任。
d.藉由利用數位時代溝通與合作工具,與其他不同文化的同事和學生互動,來發展和示範文化理解和全球意識。

4.Promote and Model Digital Citizenship and Responsibility
Teachers understand local and global societal issu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an evolving digital culture and exhibit legal and ethical behavior in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s. Teachers:
a. advocate, model, and teach safe, legal, and ethical us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respect for copyrigh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appropriate documentation of sources.

b. address the diverse needs of all learners by using learner-centered strategies providing equitable access to appropriate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c. promote and model digital etiquette and responsible social inter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d. develop and model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global awareness by engaging with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of other cultures using digital-ag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ools.
5.投入專業成長和領導
教師們持續地提高自身的專業實踐,示範終身學習,並在他們的學校和專業社群中,藉由促進和示範數位工具和資源的有效利用來展現領導力。教師:
a.參加地區和全球的學習型社群,探索科技的創造性應用,以改善學生的學習。

b.藉由證明對科技認入的願景,參與分享式決策訂定,以及建立社群、發展領導他人應用科技的技能等,來展現領導力。

c.在一定的基礎上,更有效地利用現有技術和新興數位工具和資源,以支持學生的學習。針對這些研究和專業實踐,進行評價和反思。(ps:這句最難翻,一堆介係與連接詞…怕意思不大對….但大概意思應該沒太大出入)
d.貢獻出效能,活力,以及在教學專業與學校、社群的自我重建。 

5. Engage i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Leadership
Teacher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model lifelong learning, and exhibit leadership in their school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by promoting and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 use of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Teachers:
a. participate in local and glob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explore creative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b. exhibit leadership by demonstrating a vision of technology infusion, participating in shared decision making and community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the leadership and technology skills of others.
c. evaluate and reflect on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on a regular basis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and emerging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in support of student learning.   
d.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ness, vitality, and self-renewal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of their school and community.   

標籤: n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