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近日才開始注意綱修訂的97九年一貫課綱 (民國100年實施),今天又看到立報的『百年課綱微調 加入媒體素養 』新聞,提醒自己該好好整理一下『看』報紙的想法了。

      對我自己而言,從每天的新聞(以報紙為主、電視為輔)吸收許多資訊:看到事件中的參與人、事,在文字閱讀中學會觀察記者的報導切入點,也在多方交叉檢證後,建構自己的觀點。同時,想著孩子們也可能對某些新聞有興趣,有沒有機會在教學現場,利用合適的新聞資源,促成更統整而有意義的主題式學習活動?

      這是我一直關切的面向,尤其在北縣,班班都有一份國語日報 ,許多老師也用心規劃剪報、閱讀、心得分享與創作的學習活動。總認為可以在校內、網上拉起更好玩的讀報學習網絡。在此先整理一些關於『新聞利用於教育(Newspapers in Education)』的資源網站,接著也將學習以主題方式(像etheme那樣)來設計活動。

      讀報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閱讀報紙的教育,也就是拿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這樣的教育,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稱為「NIE」教育,就是「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簡稱。NIE開始於一九三○年代的美國,當時是由美國〈紐約時報〉協助推動大學的活用新聞運動。在『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 』,可以看到國內推動讀報教育得開展與參考資源。以Google查詢的『Newspapers in Education 』,也看到許多由報社另闢專區的網站。我特別要介紹的是紐約時報還有個學習網絡(The New York Times Learning Network ),結合新聞篇章設計學生活動、教學教案、家長資源等專區,之前在聯合報 開始引進紐約時報專刊時,我還期待也將有這樣的規劃呢!我看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北京奧運前,讓學生們探討『奧運是否能成功舉辦,試以SWOT分析 』,以及查找過貓熊,看到關於『對於瀕臨絕種動物施以人工飼育是好的嗎? 』的課程探討活動....

      此外,也看到兩篇探討報紙的教學應用建議:

1.紐約時報的『40 ways to teach the Times

2.Kidsfreesouls網站也是為家長、教師與孩子們考量,提供『 NIE - Newspaper in Education : Tips for classrooms 』,呵呵,這裡有50種方法,其中好多都結合Google應用喔!

       這半年就打算以Google應用,體育活動為主題,設計多元e智慧活動,一定可以愈來愈好玩喔!

標籤: google

      面臨『教學』與『專案』,我發現自己看到一種『原則融通、脈絡連結』的境況:

一節課教學,有時間、目標、師生互動,而在下課前檢視是否達成預期結果,因此我用『assure模式 』來確保。

縱使你很有心,想傳遞給孩子們很多知識與技術,但就在這樣的時間限制下,更要考慮孩子們個別差異、適齡、社會互動現況,因此我有『一生一瞬 』之感。

      而看待專案,我先拿專案管理領域常見的兩個三角形來看:

attachments/200902/4522792187.jpg

在一段努力後,想達成好的改變,知識、技術與程序缺一不可。而專案管理鐵三角,更是在時間、成本投入中推進創造績效。 

      仔細想想,是不是『教學』,也正是自己的『專案管理』?再來談我感覺到的『原則融通、脈絡連結』:

      原則融通:都是『專注做一件事』:教學設計與專案設計很像、教學實踐與專案開展也很像,對於教學成效與專案品質的努力與要求更像。 

      脈絡連結:則是A.教學裡的師生,都有其各自歷來與持續開展的身處脈絡,專案參與的夥伴也是。B.教師不是只教一個班(還有其他學生與自己的教職經營),孩子不會只學一門課(還面對其他老師與潛在學習),專案參與的執行團隊與服務客戶,也一樣都有著各自工作體系C.此外不可忽略的是:所有教育專案的規劃與行動,都是為了『可以也必須支持每個班級師生互動當下更為流暢有效』而有存在與開展專案的價值,當然也就是專案團隊認為工作的意義所在。

      我的PBL,當然是指想規劃出Project-Based Learning,讓孩子保持高動機、投入學習,也是指自己的Project-Based Living,面對問題或發想專案(生活、教學都有),讓自己願意投入與承諾實踐。因為這樣,來看教學時引動孩子,以及提醒自己思行的參照,我都喜歡用『玩,play~專注當下的心流態』來詮釋:『想好就能愛不完』,其實是指關於玩的七種角度和態勢:有時是指你的心境與判斷,預劃與觀察孩子的的反應和表現,以及對於意義、價值的自我詮釋(我真的在意!)。以下,也請您自己『玩玩』喔!

想玩、好玩、就是玩(Just do it!)、能玩、愛玩、不玩、完玩.... 

      我還會加個『嗎?』,有時是問自己,也可能提醒孩子們...,自己的人生,想好就能愛不完喔!

標籤: pbl ASSURE

      開學起,五年的電腦課是簡報、六年級是Swish動畫,正在找可以讓孩子們自導自主創作的題材,而明天的『台北縣兒童表演藝術節 』,開拔到學校表演喔!哈哈,正巧可以到場學習也看看孩子們的參與、體驗,接著,再來與大家共同設計、發展,也期待孩子們自己的創作喔!

      看到紙風車劇團『戲劇移動城堡』活動部落格 ,場場的笑臉,也讓人感動呢!也歡迎大家蒞臨喔!

attachments/200902/2112548426.jpg

attachments/200902/2906416996.jpg attachments/200902/7542739382.jpg

 

      喜歡翻閱書本的人,當然可以藉著這本『跟著達爾文去旅行:第二次環遊世界之旅(巴塔哥尼亞高原和火地島) 』,感受一下促使達爾文發想出天擇說的『小獵犬號之旅』。

      而Google Earth的同好也有佳作喔!在這篇『Charles Darwin's Voyage on the Beagle 』文章裡就有著kmz 檔可以用呢!每一站都另外製作解說資訊喔! 

attachments/200902/6347663823.jpg

    而在黑板報看到『谷歌地球帶你暢遊火星 』,5.0版我都還沒開始玩,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火星先逛逛!

標籤: google

從常用工具流程看語文教學的ICT應用

      我試著從電腦開機、上網後最常用的工具軟體或網站做個整理,先鎖定以語文教學中,個人認為可能發揮助益的方式來探討: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可以用各種查詢方式找到一個字的筆順動畫,也可以自己描字練習喔!

Google的整合應用 ,語文部份我首推『新聞、翻譯、快訊與閱讀器』幾項。

*瀏覽器(FirefoxScrapbook ):

      只要是網頁式文章,都可以利用Scrapbook來建立可分享、可編排目錄的離線瀏覽電子書。我特別再提一些細部操作:

1.與許多軟體一樣,利用Ctrl+滑鼠滾輪,可以把檢視比例放大縮小,教學時當然以較大效果好些。

2.利用Ctrl+F可以查詢相關字詞,還可以一次把全頁所有該字詞標色,若是在找文章的架構或重點都非常方便,先標記後再剪貼也可以喔!

3. Scrapbook還可以加註重點、刪除內文,若是利用來讓學生練習摘要重點或(   )挖空填詞練習也不錯

      如下圖:黃色部份是 Firefox的Ctrl+F後『全部高亮度標示』,而藍色是用Scrapbook畫重點:

attachments/200902/9785801471.jpg

*Office軟體與Google文件

      當然啦,呈現文字媒體最常用的還是PowerPoint與Word吧,簡報的自訂動畫,可以依教學需求設計出現的順序,在孩子們的視野內一下子出現太多字難免不易聚焦。也可以利用字體、大小顏色等格式來凸顯重點。

      至於Excel,是我個人的偏好:在一個儲存格裡可以放入一段文字,有時我想寫東西時,常會一個句子打在一格中,然後在旁邊的欄位加標記(例如順序或歸類),最後重排一次,大致的文章就完成了。 

      若是應用Google文件,又多了網路分享或發表、合作編輯等互動機會。

概念圖軟體

      利用概念圖製作教學大綱,在開合之間可以聚焦,或是用來提供閱讀鷹架與寫作模板也不錯。我在使用Mindman、Freemind或是Keystone時,主要以應用時機與使用者需求為主(例如提供給孩子們使用),附圖是最近畫的Keystone圖,一個是概念圖操作與應用,另一個是英語教學的可應用建議分享。

attachments/200811/0875952210.png attachments/200902/7459619561.png

AY與Viewer

      由劉兆全老師開發的小工具更是順手好用喔!AY可以利用事先建立常用的生字詞片語庫,省去切換與複製貼上的時間。而Viewer的『時間、字詞』組合,我也推薦給試辦教師專義發展評鑑的夥伴,可以作為教學行為觀察分析工具喔!

Wink

      再來就開始『有聲』了。尤其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寫字或打字都未熟鍊,但『說話』就有很多可為了。還可以規劃『看圖說故事』活動,而『動靜態螢幕錄製』與『後製、互動按鈕設計』的功能,製作教材與教學展現都很便捷。

      加上Wink可以切換多語系,最近想邀請夥伴來把北縣的多語兒童繪本錄成有聲版,或是可以邀請外國學校小孩們,互教雙方的母語來進行交流。

      尤其,聲音在教學的流暢上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還有著『情緒情感』因素在內,若能善用ICT之助,一定可以提昇更好的教學效益,請參考『善用聲音io 』。

豆子謄稿機

      將影片或聲音檔的播放速度視需要調整,或是跳播、反覆播放,相信在語文教學上也也許多應用機會。我自己拿來『看影片學外語』,也常先用數位錄音機加簡單圖示來打草稿,然後用這個再來『謄稿』。
 

Moodle平台 

      即使並未進行網路教學活動,我還是推薦利用Moodle來協助老師串連自己的教學規劃。除了教學資源掛載之外,光是討論區就很方便:由老師提出問題或提供鷹架,引導孩子互動回應,可以是閱讀摘要訓練(例如給一篇文章,讓孩子用Scrapbook畫重點標記後,再貼回Moodle來,也可以直接用文字編輯區的格式工具處理),更可以是寫作發表、檔案繳交,同儕之間的互動,在這裡也有機會延伸。還可以與圖書館閱讀活動、新聞報導媒體識讀活動結合,讓孩子們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替他們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也不錯喔!

*輸入法 

      我現在都用新酷音輸入法 ,打標點符號很方便。

      ㄟ,以上,野人獻曝一番,因為著重於『常用』,也尚未提及硬體的應用。 

從『多元智慧』集智聚力出發!

      我利用這篇來整理寒假期間閱讀與思索有關『多元智慧』的群書。從Howard Gardner教授(以後我都稱為 迦納)自己的論述開始,因為『多元智慧』提出至今已有廿多年,我們可以從他自己的書裡,看見一路走來(包含教授的研究專案加上認知神經科學的新近研究)的脈絡,許多觀念也不斷重複、修正並擴展著,我都想整理一分『多元智慧語錄』呢!(像彼得杜拉克、郭台銘語錄那樣)

    我在閱讀整理中,特別關注一些項目:1) 迦納的研究與歷來作品,別人如何應用他的理論於教學上、迦納自己又如何看呢?他自己也從中提出有關 2) 教學實踐、3) 整體教育系統,以及4) 人類未來能力與改變想法的契機。以下先列出書目,以後再持續整理:

*Howard Gardner教授的撰述

      這裡頭可以看到迦納教授自己怎麼說:從多位思想大師的引領開始、如何在因緣際會中從懷疑、發現到建立多元智慧理論架構,以及在後續研究中,思考多元智慧的類項之彈性保留。

    同時,因多元智慧理論而引領教育現場的行動方案、實踐,以及社會大眾(媒體)對多元智慧的評價,迦納自己又怎麼看呢?書裡許多第一人稱的主觀陳述,也有著學者堅持與謙遜的雙重語氣。我很感動的是:堅持是因著對教育與全人類未來共同追求『真、善、美』的理想,而謙遜則是認真地看待每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或教育組合,他提醒大家:絕無一體適用的共同標準!他也多次提到媒體與科技對孩子的影響(利弊都有),當然更期待在教育現場善用這樣的力量來提昇教學品質(這正是我想發展多元E智慧的初衷)。從這些書裡,也可以看到他完整地看待兒童從出生、發展,到家庭、學校教育的養成,如何給予個別差異的最適對待,因而促使每個人在自我身心、
學科知識與道德層面都有正向的發展,以下是我所涉獵到的書:

藝術、心理、創造力
心智解構:發現你的天才
開啟多元能新世紀

學習的紀律

超越教化的心靈
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
多元智能
超凡心智:大師如何成為大師
優職計畫
(這是他的研究團隊合著)
Changing Minds──改變想法的藝術
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
,這是他所歸結出來的五力:
修練心智:在特定的學科領域,掌握一種專業的思考方式和鮮明的認知模式。
統合心智:將各修練或各領域的觀念有效整合,並以此統合成果與人溝通。
創造心智:能夠揭發並闡明新的問題、疑問和現象。
尊重心智:察覺並體會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倫理心智:圓滿達成身為工作者與社會公民的責任。

*從多元智慧出發的群書 

      自從多元智慧理論提出之後,有官方、學界主持,也有學區校本、教師組織自行發起的實踐行動,其中呈現出許多精彩豐富的教學紀錄。首先我先提個人最喜歡的Thomas Armstrong博士(以後我簡稱阿姆斯壯),他從特殊教育領域出發,整合多元智慧來重新看待每個可以發揮天份的人,他的四本書充分涵蓋了教育系統與終身學習:

因才施教
孩子你真聰明
經營多元智慧
多元智慧豐富人生

      另外還有許多好書,從教學應用、課程設計多元評量與專案實施都有:

教、學與課程設計:
多元智慧的教與學
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

智慧的課程,與

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兩本都是David Lazear所著)

多元智能與課程整合,與
多元智能與問題式學習(兩本都是Forgaty所著)
多元智慧與成人素養

專案成果:
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
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導
活用多元智慧_哈佛零方案

      哈哈,站在這些巨人們的肩榜上,我感覺幸福也更熱血起來:如何在我們的教育現場,輔以CARS的串連,更有效地幫助每個孩子呢?當然國內也有許多多元智慧的論文研究,日後再慢慢整理。

學習設計-學校專業發展的嶄新藍圖

      情人節在『在意、再議、載義 』中渡過,讓我找到這本『學習設計-學校專業發展的嶄新藍圖 』,這是談『設計教師專業發展』的心法:

1. 探討專業發展的六項設計主題與三大核心要素。
2. 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環境。
3. 深度探討專業發展的五大要件,並說明它們如何構成嶄新的專業發展典範。
4. 介紹各種實際應用在規劃、落實與評估學校內與學校外專業發展的專業學習活動與策略。
5. 如何同步彙整專業發展、學校改善與學生學習。

      午餐時間把整本翻完,先談談我自己的深刻體會~你的專業成長,在教學現場就不斷精研著!同時,提醒我在規劃教師ict研習課程時,也要善用這種『在地現場力』的槓桿資源~希望藉著多混成設計~『實體與網路』、『到點研習與校本實踐』、『講師、學員共同設計』的工作坊規劃,促成並營造教師們集智聚力的盛況。加油加油!

標籤: ASSURE

讀一遍『紅藍』,您想到啥?

      這是關於顏色潛意識的研究報告 (之前聯合報的報導 已失連了),在『科學』期刊發表,顯示紅色和藍色容易對人的認知和行為產生不同影響,其中描述這樣:『用紅色背景電腦的人在記憶、校對等準確性測試方面得分較高,而使用藍色背景電腦的人則表現出了更出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首先我要強調絕無對洪蘭教授的不敬之意,實在是『腦與教育研習』中,老師們所推薦的書,好多都是洪蘭教授用心翻譯的;另外,研習中也有多位教授介紹關於顏色、字義的實驗,這正好是中文字義與同音異字的聯想趣味啊!您也來試試看:

請讀一遍您所看到的紅、藍,Red、Blue

請讀一遍所看到的字色RedBlue

請讀一遍所看到的字色RedBlue

      有沒有發現你的腦袋有『遲疑』一下(而且中英文還不一樣呢!)?當時教授們還讓我們玩舉手辨識活動,呵呵,很有挑戰性喔!大腦運作還是有好多值得研究的議題喔!

      倒是我也提醒大家別對報導過於度解讀或斷章取義,我試著找出這篇『Blue or Red?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Color on Cognitive Task Performances』紐約時報的報導科學期刊原文 ,若還有興趣,可以藉Google幫忙,得到更完整的全貌,那然後呢?我的大腦也在防堵自己『認知超載』....

註:反而是我正以上列的數位呈現形式在思考關於閱讀的輔助鷹架(紙本的書都是黑白色,但螢幕字體可以有許多變化,而且讀者有更多可操弄與超連結機會),正巧找到『認知超載』相關文章:『知識圖建構對網路化學習的影響 』、『建構性學習活動對網路化學習之影響 』,又是自己超感興趣的主題?!哈哈,還好這個寒假已練就『兔腦龜行 』心法了!

 

標籤: 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