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ISTE Standards for Educators」試譯

      自去年九月試譯「2016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後 ,就期待2017的老師版指標,這幾天看ISTE大會展開,也一直找尋「2017ISTE Standards for Teachers」,不過,看來是換成了「ISTE Standards for Educators」(ISTE Standards網站 )。

      有別於學生指標的七個角色玩Google」,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看來相對樸實些....當然,就是為了支持學生學習啊!主要以兩大類、七種角色期許:

Empowered Professional(致能賦權專業者)」:1. Learner(學習者) 2. Leader(領導者)  3. Citizen(公民)

 Learning Catalyst(學習的催化者)」:4. Collaborator(協作者)  5. Designer(設計者)  6.Facilitator(促進者)  7. Analyst (分析者)

      在學期結束最後這天,野人獻曝試譯:

attachments/201706/2630967353.jpg attachments/201706/4772223477.jpg

Empowered Professional  專業人士
1. Learner  學習者

      教育工作者通過與他人學習、探索那些或已證明或承諾能利用科技改善學生學習的實務,不斷提昇實踐。教育工作者:
a.設定專業學習目標,探索與應用藉助科技而可行的教學方法,並反思其效能。
b.通過建立和積極參與本地和全球學習網絡,以追求專業興趣。
c.保持關注支持改善學生學習成果的研究,包括從學習科學中的發現。

attachments/201706/4089083634.jpg attachments/201706/6241895923.jpg

2. Leader 領導者

      教育工作者尋求領導機會來支持學生賦權和成功,並改善教學和學習。教育工作者:
a.通過與教育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來塑造、推進和加速有助於利用科技致能學習的共同願景。
b.倡導教育科技的公平取用、數位內容和學習機會,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c.為同事示範可幫助學習的數位資源和工具之識別、探索、評估、策展與採用。

3. Citizen 公民
      教育工作者激勵學生在數位世界中積極貢獻和盡責參與。教育工作者:
a.為學習者創造積極的、社會責任貢獻的經驗,並於線上展現同理行為以建立關係和社群。
b.建立學習文化,促進線上資源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檢驗,促進數位素養和媒體流暢性。
c.指導學生以安全、合法和道德實踐方式使用數位工具,以及保護知識智慧財產權。
d.示範和促進個人資料和數位身份之管理,保護學生資料隱私。
 

attachments/201706/2606979059.jpg attachments/201706/0754840685.jpg

Learning Catalyst  學習催化劑
4. Collaborator 協作者

      教育工作者投入時間與同事和學生合作,改進實踐,發現和分享資源和想法、解決問題。教育工作者:
a.投入規劃時間與同事合作,善用科技創造真實學習體驗。
b.與學生協作並共同學習,發現和使用新的數位資源,並診斷和排除技術問題。
c.使用協作工具,通過與當地和全球的專家、團隊和學生虛擬互動,以擴大學生們真實、現實世界的學習體驗。
d.在學生學習中,與學生、家長和同事溝通,並視他們為共同協作者來進行互動時,展現文化素養。

5. Designer 設計者
      教育工作者設計真實、學習者驅動的活動和環境,以識別和包容學習者的變異性。教育工作者:
a.運用科技創造、適應和個別化學習體驗,以促進獨立學習,並包容學習者的差異和需求。
b.設計符合領域內容標準的真實學習活動,並使用數位工具和資源來最大化主動、深入學習。
c.探索和應用教學設計原則,創造創新的數位學習環境以保證和支持學習。

attachments/201706/3398658383.jpg attachments/201706/2114035144.jpg

6. Facilitator 促進者
      教育工作者通過科技促進學習,以支持學生達致2016 ISTE的學生標準。教育工作者:
a.培養一種文化,讓學生在獨立和群體環境中,都能掌握學習目標和成果。
b.在數位平台、虛擬環境、創客空間或現場裡,管理科技運用和學生學習策略。
c.創造學習機會,挑戰學生使用設計過程和運算思維來創新和解決問題。
d.示範和培養創造力和創意表達方式來傳達想法、知識或聯結。

7. Analyst 分析者
      教育工作者理解和使用數據來推動他們的教學,並支持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教育工作者:
a.為學生提供替代方法來展示能力,並反思他們使用科技的學習。
b.使用科技來設計和實施包容學習者需求的各種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量,及時向他們提供反饋並告知教學。
c.使用評量數據指導進步,與學生、家長和教育利益相關者溝通,以建立學生的自我指導。
 
 

標籤: iste

十年填滿vs十天淘玩自然教室

      上週二開始「整理自然教室」,到今天滿十天,終於如目標在期末前完成整理,供暑期擴柱工程。這裡有自己填滿十年、陸續擔任自然科任的回憶與實蹟~曾經亂塞在各自角落裡的小物、藥品或瓶、管,在這十天裡可讓我一個個淘出來、再擺定於新處,當然,暑假後再重新設計新的擺放與教學情境營造。

      從大學塾裡回顧,2005年的自購單槍與群組教室樣貌,到2010暑假已經換了現在的小組式實驗桌:

attachments/201706/3198882678.jpg attachments/201706/8650120205.jpg attachments/201706/2825029890.jpg

       今年,主要的教學設備也從單槍轉成平板、筆電與觸控電視

attachments/201706/0693333895.jpg attachments/201706/1651956753.jpg

      教學主題雖然沒變,但每個孩子不同,層出不窮的科技、玩具與教學創意也在這十年裡教學相長,尤其品美淘寶都玩很多。

attachments/201706/4549608879.jpg attachments/201706/4914431398.jpg

      新學年也會繼續玩自然,現在又多了「新」教室的備課想望!這一趟收拾的歷練,也給自己不同的鼓舞(或諷刺)~學業、持家、健康...,不也都可以這樣玩起來而點滴積累成效嗎?把整理前、後兩張排放比對,在完工再啟用前天天自勉,哈哈!

attachments/201706/7952723460.jpg attachments/201706/3487172631.jpg

attachments/201706/2400281286.jpg attachments/201706/6358616465.jpg

看四月格本玩腦的AR、VR再AR!

      又寫完一本格本,時間正好隔四個月(2/26~6/26),隨意翻看幾頁,都看到與VR有關的體驗與想法,光是第一頁,就是第一個到科教館報到,期待體驗「Vive操作載流導線實驗 」,而今天下午寫最後一頁,也是期待想望未來VR的學習互動生態系統....。這幾天好好來重看一次,做個綜整。

attachments/201706/0194687126.jpg attachments/201706/0069742184.jpg attachments/201706/6929704053.jpg

     

      此外,很特別的是,在這段期間,我還經歷「回附30 」~與大多數附中同學相隔30年後的再相會,很有深刻感觸的是:看到眼前同學們,都會想起三十多年前一起上課、社團活動的種種,我也很好奇大家這30年之間是怎麼「長成如此」的呢?我想,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很希望還有機會再多聊,當然,有緣份再可以一起交織開展。
 
      看格本裡的筆跡與隻字片語,都能夠喚起當時所發生的事件回憶,畢竟,會「動筆」寫下來,想必當時一定有所本。此外,現在看著,不僅有回憶,又能繼續延伸激發新想像與行動力。那麼,我可不可以說:腦袋的功能,本來就是最佳展現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的「機器」呢?接著,再有機會發揮想像力,真正善用AR、VR科技來應用於教學設計與生活體驗,更是值得期待。
 
      從看到隻字片語的回憶觸發,彷如實境擴增般,而放任自己沉浸在那段回憶時光之中,也像一種虛擬實境的體驗吧!此外,當你回來看眼前世界人事物時,再延伸出有如擴增實境般的新想像,真好玩!也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禪境般成長思考,也許寫完一本格本時隔4個月,在目前常用Google、FB、部落格與即時通訊時,相對少用筆記格本。但也開始期待下一次再把新一本寫完時,又經歷了什麼樣不同的人生與實境的再創發呢?
 
      打開新頁,紙上的空白,真的開始「擴增」了喔!哈哈~

COSPACES場景複製與遮罩應用

      利用360相片當COSPACES場景,加上3D物件動態運動,可以看到彷彿鸚鵡飛過建築物的立體空間效果,請先看此影片「How to mask complex objects」。呵呵,影片雖只有57秒,可讓我驚豔不已呢!反覆看了幾次終於搞懂,實做時又反覆試了多次才搞定。

attachments/201706/0120479275.jpg attachments/201706/1670666736.jpg

      這樣的效果主要是在鏡頭與3D物件之間建立一個物件當遮罩,形狀主要是為了覆蓋360相片裡的區域,將其遮罩化變透明後,就可以產生360相片與3D物件的立體空間效果。
 
      自己學會後也想到~利用「場景複製」方式,可以一段段示範解說,每個階段製作的設定與預覽播放也可以好好比較,看得更清楚,相信日後運用也能更有彈性與創意喔!請看我的操作解說影片「COSPACES場景複製與遮罩應用」(3.5分鐘),這次作品還是上回那個「混搭360相片與虛擬環境」的延伸~「作品分享
 

attachments/201706/3997047893.jpg attachments/201706/6157893242.jpg

      此外,繞圈飛行的設定,其實還要結合適當的360相片內容與角度,再來就是「遮罩物件」的位置與外型,切記!位置與外型,都必須以「相機視角」、「繞圈飛行」為參考來設定!尤其只要改了相機視角,剛剛的遮罩就完全「穿幫」了,哈哈!

attachments/201706/6415849052.jpg attachments/201706/4923738528.jpg

標籤: 虛擬實境 VR 360

Roundme的地圖標記連結

      製作Roundme作品時,除了主題名稱、簡介外,還可以加上地址資訊。呈現作品時,我大多以主題首頁或第一張呈現的方式提供連結給讀者。

attachments/201706/2741236122.jpg attachments/201706/1296827429.jpg

      近日與老師們細部探討發現:我們可以從「Explore」搜尋關鍵字(中文沒問題,以下以台南市復興國小為例)找到全景作品外,若想從「World map」從地圖尋找,有時需滑動很久,甚至根本找不到地標標記。後來發現,原來從搜尋結果點選時,點選「三角形的Play按鈕」或是「標題名稱」,就會直接開啟上面的全景作品;而若是點選「地址」,就會先呈現「縮圖與位置標記」喔!或者,在瀏覽作品時,點選網頁上方的地址列,也會呈現為「縮圖與位置標記」。以這樣的呈現方式,也是不錯的樣貌呢!

      不過,若是有一系列作品想共同呈現於一張地圖的話,可能就利用截圖拼組方式,另製一份網頁來呈現,效果會比較好喔!

attachments/201706/9823585205.jpg attachments/201706/3818610741.jpg





 

標籤: 虛擬實境 VR

未開封先裝箱~整理自然教室!

      當我巧合地把自然教室庫存的鋼絲絨裝進淘寶送貨的麻布袋時,就發現其實是個好玩的遊戲~整理自然教室與器材室。

attachments/201706/8296898760.jpg attachments/201706/7062883944.jpg

      由於學校即將在暑假期間進行擴柱工程,自然教室後的器材室必須全部清空,我自知愛亂買亂堆放東西,加上原本器材與藥品眾多,今天就開始「玩」起來~利用期末考後還可以與孩子們協力玩(整理、堆放)。

      首先感謝「捷達」公司借我使用觸控電視,上午工作人員來搬運歸還,尤其新單槍上週才裝好,這一年來真有賴大觸控電視很多,非常感恩!

attachments/201706/3473823185.jpg attachments/201706/3603100405.jpg


      以前從不敢把我的工作現場拍360相片~因為實在太亂了!今天,也有著宣告此地即將「空無一物」的使命行動,一張是器材室現況,一張是淘空教室窗下櫃的物品陳列,呵呵,現在看相片反倒可以玩得更起勁呢!

attachments/201706/6075861146.jpg attachments/201706/3398417277.jpg

      早先向主任領取得50個紙箱,今天就用了20多個~大致依用途分類後,塞滿一箱順便編號、拍照,原本利用試算表建立物品清單的,但寫不到10箱就做罷,只先拍照。滿滿多是品美、淘寶買來、未開封的(科學)玩具,還有一整桌不必裝箱的盒子類物品,等後天期中考完,可以大放送、也邀孩子們一起協助整理自然教室。

attachments/201706/9350297598.jpg

attachments/201706/0477655050.jpg attachments/201706/4101798902.jpg


      看著一天下來的戰果(有小心避免「靠」腰....),針對擺放規劃與搬運程序,也能進一步心像勾勒了。後續還有書籍、實驗器材,再繼續藥品、標本盒、電腦設備與辦公桌,加油加油!

attachments/201706/5364216033.jpg attachments/201706/8393559265.jpg

       呵呵,就別計較花了多少啦,好玩最重要!

      趁週六下午一口氣試了十多個網站與軟體,下載3D物件後,轉檔、置放於大造(DarCreator)與Aurasma,到目前為止,利用obj檔案格式上傳到大造(DarCreator)網站的,全部成功;而利用dae檔案上傳給Aurasma的,除了Aurasma網站裡介紹的案例(AurasmaBox Model Example)之外,暫時都未成功,參考其「3D Overlay Specifications (Formerly 3D Guidelines)」,看得懂但較不實在,而利用「aurasma dae」來搜尋,倒是看見一些軟體與教學,還需要繼續努力。。

      以下開始介紹的十多個網站、軟體提供下載或製作的3D模型檔,我都逐一轉檔、匯出為obj、dae檔案,但如前言所提~都只有obj檔案上傳到大造(DarCreator)成功,同時,不同軟體或網站的obj檔案也不一定都能成功喔!目前,只有利用「Tinkercad」所匯出的obj檔案(下載時已包好zip檔)是全部成功的。

      首先介紹大造(DarCreator)上傳3D素材的方式(之前文章12):在場景編輯時,選擇左下方「模型」後,添加obj壓縮的Zip檔傳道用戶素材庫,若上傳成功即可選用加入場景。以下各站與軟體,我就是一個個這樣測試而來。呵呵,所以看到右下圖:我的3D素材現在一堆....。

attachments/201706/5980263957.jpg attachments/201706/9537166765.jpg attachments/201706/3329539576.jpg

01、Tinkercad
      申請帳號後可以自行繪製3D物件,文字模型製作也很方便,同時網站也有可供複製、再編輯的作品,此外,有時從其他網站取得的3D模型檔,匯入到此加以著色後,轉成obj後,大造都可以接受。但到目前,我還不會貼材質圖。

02、SculptGL
 
      這是一個線上3D雕塑平台,從一個球體開始「雕塑」,匯出的obj可以直接使用,但檔案稍大。
 
03、Win10內建的3D Builder軟體,也提供一些3D模型(在C:Usersuser3D Objects),這裡也可以匯出obj,但有時匯入至大造會失敗,所以我後來決定統一用線上版的Tinkercad(研習推廣也比單機軟體方便)。

attachments/201706/9077298521.jpg attachments/201706/1025698557.jpg attachments/201706/3547318197.jpg

04、Clara.io
      申請帳號後可以下載免費的3D模型,這樣的obj檔案直接可用。

05、Free3D
      免帳號可直接下載3D模型,但需利用Tinkercad轉檔。
06、3DEXPORT
      可利用Google帳號登入,下載的rar檔需解開、再到Tinkercad轉檔。

attachments/201706/9886506458.jpg attachments/201706/1084070975.jpg attachments/201706/6689249004.jpg

07、TURBOSQUID
      申請帳號後可以下載3D模型,但需利用Tinkercad轉檔。
 
08、cgtrader
      可利用Google帳號登入,有免費與付費的模型供下載,需利用Tinkercad轉檔。
 
09、Thingiverse
      這裡有許多3D印表機的模型檔,可免帳號下載,還有 Education專區喔!可以先找簡單的一體成形檔案,利用Tinkercad轉檔即可。
這個也可以匯出為OBJ?

attachments/201706/8493234053.jpg attachments/201706/8426176722.jpg attachments/201706/5993918828.jpg

10、Archive 3D
      這裡下載的檔案是3ds格式,無法直接提供給Tinkercad,我先利用Blender 軟體處理。

11、Blender 軟體
      Blender是免費3D繪圖建模軟體,可以匯入3ds格式檔案後匯出obj ,但仍需利用Tinkercad轉檔才可使用。

attachments/201706/3033356851.jpg attachments/201706/1021539519.jpg

      呵呵,希望您沒看得頭暈才好。

      這次的經歷讓我體會到:將3D物件擺入AR編輯視窗後,關於模型貼圖、比例設定、動畫控制(可移動、旋轉與縮放,以及互動)....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先回歸初衷~利用原有圖文跳現擴增實境的多元媒材與學習流暢轉進,才是更該掌握與妥善設計的喔!

標籤: AR 擴增實境

Letmestayforaday首發~到梨山上課!

      下了近一週的雨,即便週六繞了大半圈台北市、今天在政大一天參加「第三屆台灣實驗教育論壇」,還是要寫完上週六、日上梨山與孩子們分享AR、VR的經歷。

      「Letmestayforaday」~是我嚮往已久的行動:在2001~2003年間Ramon Stoppelenburg先生,不花錢旅遊世界各地,靠的是他到每個地方就與當地網友交流,寫下報導部落格。網站的「Daily Reports」還可以看到當年每篇文章喔!

      以時間點來看,等於是「還沒有大學塾」之前,我就嚮往這樣趴趴走的旅遊形式了,當然,對我而言,能與各地師生線上、實體交流互動是更令人期待的,因此後來發想教育噗浪客「【教育協集運動】多樣性、數位化與擴散力」企劃~雖然沒選上,但遍佈各地的噗友也等同有了到各地遊歷交心的好樁腳了。再則一年多來到處拍360相片 ,現在也多了出遊時還可以建立各種「Virtual Field Trip」 素材的好理由。

      這次拜與「VR101節目專案團隊」相識的緣份,得以「搭便車」上梨山,終於圓了Letmestayforaday的夢想,雖然兩天行程有大半交通時間都在看著溪谷西瓜田與平原高麗菜園、以及穿梭山林谷峰間,週末上午7點20出發,週日晚上10點30回到家(感謝工作夥伴們更辛苦送我回家),但即使過了一週、即便密雨交織,都因為藍天、綠山、孩子笑顏.....,回憶與學習仍是鮮明深刻的。鑑於系列節目製作中,我謹呈現自己的教學見聞,請多包涵。

      我們從雪隧、宜蘭登上梨山,後來才知道這也是原只有三條路可以上來之中唯一目前是全線通行的,由於上山下山路途遙遠,大多數老師非本地人、孩子們也多在山下有家人,所以,梨山國中小是一次上課十日,再連放四天假的形式,正因如此,我們這趟上山的週末假日,學校仍是正常上下課的。

      上午先在宜蘭河濱公園拍攝,我有機會騎到oBike呢~利用App隨借隨停很方便,但可能騎習慣uBike了,oBike車身感覺笨重些,也沒有變速裝置。

attachments/201706/6266809035.jpg attachments/201706/9578778415.jpg attachments/201706/7475205986.jpg

      過了中午才到山上,簡單用完午餐後到校拜訪主任、老師,我利用時間拍照、環顧群山,與工作人員聊天時才聽聞齊柏林導演的噩耗,此刻身在全台灣全台中、小學與幼兒園組成的最高學府,加上自己十多年前的南迴經歷,一方面感念「看見台灣」成絕響,也叮囑自己珍惜擁有、努力創造教學多樣性、豐盛自己與孩子們的生職涯。FB的首頁圖,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換上的。

attachments/201706/2505554866.jpg attachments/201706/7638867111.jpg attachments/201706/6051700169.jpg

      週日上午第一節,與五年級的孩子相會,他們的自然和德音都是使用康軒版,所以一聊起來毫無阻礙。上課介紹AR、VR,擴增實境以動物為主,虛擬實境體驗則利用太陽系攝影展、馬崗潮間帶,都是「離線」可使用,事先避免無線網路不通而受限。孩子們學習動機高,平板一台供3、4人小組合作使用,大家多能禮讓共用與投入,看到跳現時的真誠驚喜感,真讓師長們也一起開心呢!當然,更期許這樣的學習收穫有所保留持續。我也和導師交換臉書,期待日後可以梨山、德音持續交流。帶的兩袋「科學玩具」,正巧分送給國小畢業班孩子們,只可惜少了時間與大家一起玩!

attachments/201706/9192433323.jpg attachments/201706/9299479050.jpg attachments/201706/9695692149.jpg

      週日下午再到果園探訪,乘坐流籠的體驗與拍攝讓我大開眼界~果農三代同堂永續經營的堅持,對子女教育的期盼,在山谷稜線綿延與流籠纜線往返之交中,激盪更多元寬廣的自勵自勉。

attachments/201706/2895115923.jpg attachments/201706/7104159107.jpg attachments/201706/0815704949.jpg

      後記:其實一週以來,因梨山行而讓自己開闊視野胸懷,對許多活動的投入規劃也多有創想,總而言之~Letmestayforaday,我會繼續認真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