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十八年的全運會再相逢!

      去年看著奧運延期,小竊喜~想著退休後可以去東京觀賽,結果今年全地球人都無法入場觀賽,大家一起見證高科技的精彩實況轉播,期間,我整理了一門「2021東京奧運ePBL 」學習吧課程。

      全國大學運動會,在五月中舉辦期間,遭逢疫情終止賽事,欣見近日將於十月復賽(新聞),如今丁華恬同學也成為輔大新鮮人了。

      加上近日「110年全運會聖火出發 3路傳遞去旅行交朋友」,巧妙創意還有聖火靈感的全家西瓜霜淇淋。三個月前我想著「看奧運想全運怎麼辦?!」,如今多了務實的期待!奧運期間適逢暑假,或許師生都各自在家;但全運期間,都在課間,應該有機會讓「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活動結合賽事來全國串聯玩。

attachments/202109/7087471675.jpg

      本篇先以回顧台北縣舉辦2003年全國運動會,當時我跑拍30個會場賽事「身心力技的全運角力賽」報導與相片(可惜連結失效),這樣相隔18年的巧合真是難得一遇喔!

attachments/202109/8969529193.jpg

      相隔18年,相信可能有當年的選手,如今還投入體育志業中,或許是家長、教練,甚至持續參賽!若找到影中人,一定很有意義!
      而當年的台北縣長,如今是行政院長;台北縣教育局長,如今是教育部長;當年的行政院長,如今是立法院長;當年的桃園縣長,後來是新北市長,近日剛當選政黨主席;當年的重要工作人員,如今是新北副市長....。

      我相信,曾參與這場盛會的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18年後再相逢!一路走來,回憶就值得開心!大家一起,繼續讓台灣生命力再起飛!

我的九月高雄地圖

      再從「空間盈餘」來看自己關於住居空間的實驗。
      有點任性、耍寶地短租高雄一個月,這個九月,還是會常買高鐵學生票往返南北的,提醒自己正進行著一個「閉關寫論文」的動作,等到十月,再真的乖乖搬家。

      這幾天慢慢確立了4張「出沒」地圖,自己可以從容自在(獨來獨往),利用走路、ubike、捷運、輕軌、火車與公車,都很方便:

1、吃早餐,迎著晨光映入房內,可以準備出發迎接每一天,大概就是從大遠百到一心二路的路易莎或麥當勞。


2、再來是此次租屋最核心的考量:
對面是大遠百誠品,樓下散步即達高雄總圖、茉莉書店,延伸南北各有台鋁與蔦屋書店,此外,共讀站(如大同國小)、繪本館(小房子、小樹的家),都可以一網打盡。

attachments/202109/5670811382.jpg attachments/202109/7318464918.jpg


3、整個大高雄區,自己最喜歡的範圍,由高雄美術館、旗津碼頭、科學工藝博物館、衛武營圈起來,裡頭還有中都濕地、中央公園、駁二特區、高師大與愛河河岸、高雄歷史博物館。
4、還有是精打細算過....從高雄前往屏東、台南跟台東,都能夠在兩小時左右抵達。

attachments/202109/5504992163.jpg attachments/202109/6293285413.jpg


       最後是本來沒預料到,而是看到「樂高雄」,這才發現住得很靠近全臺最大5G AIoT創新開放試驗場域呢!好好再來完想印證「5G對5G的教育應用想法

 attachments/202109/6868715216.jpg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時心力三餘挪移

       就像平常一樣的週末,週五下午到現在,以往總趁周末往南邊跑,此時多在高鐵上,也再啟動讀寫玩想,以致把假期間的收穫放著過去。不同的是開始「住在高雄」,讓我得以體認這樣「時、心、力」三餘的從容自在。基於態度的認知轉換,因為你住著了,就不會有那種吃完早餐,匆忙就要趕回台北的樣子。

      大約六月上旬,接觸到「認知盈餘」這個詞就很喜歡。
      認知盈餘 ,就是受過教育並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的自由時間的集合體,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欲望。

attachments/202109/8762344335.jpg attachments/202109/4690968861.jpg

      每個人也都可以有這樣的盈餘感知、體認與行動。這次我先用周末思行來印證表述,也邀您自己聯想開展自己的「認知盈餘」。
      盈餘,可以是「等候多時,終於可以外出、實體活動與上課...」,因為幾個月來的限縮,導致期待的放大,同時也還保有謹慎小心,這讓我們有能量實踐心願,再持有關注周遭、注意安全的心力。
      從回憶中獲許盈餘。你有許多關於這個城市的活動回憶與經歷,往哪走、怎麼去,都省下許多摸索探路的慌張,也多了思考這回來此所見所想,和以前多了甚麼不同的「盈餘收穫」。
      盈餘,也可以看成你自己時、心、力投資分布的規劃,例如三餘書店是下午一點半開門,那可以假設店長或店員,早上的時間有餘地好好享受早晨時光。同樣的,像我自己,可能早上起床到出門早餐前,直到下一次再遇到誰之前,都有閒餘機會投入思考、閱讀與寫作、玩耍活動。同時,這樣的「盈餘」投資,似乎也無心地為未知的未來投入做好準備呢!(等過幾天應該有好消息)
       我們也來想想:疫期中開學,相信對很多老師、學生與家長而言,心情上是謹慎卻不必慌張緊張,行動交互裡多了用心設計與準備。

       不必談太多超前部屬,不必想太遠的以後,做你能夠做的事,想好自己可以應變與從容表現,這時候,您就是時、心、力安適自在地有餘。

attachments/202109/8553562504.jpg attachments/202109/0455926781.jpg


標籤: 高雄

Notion備課手稿與演練

       八月有機會與新竹市老師們分享一天Notion,這篇是備課的發想手稿、定序與預演說錄整理。

      大約有一個月的備課時間,陸續從工具平台操作,轉進教學實務的「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的實踐應用。 陸續地將紙片、關鍵詞排序,最後看著說錄一趟,研習當天還有乃誠老師的助陣分享,希望提供老師有更好的備課與教學應用點子。

attachments/202109/5061465408.jpgattachments/202109/4263597732.jpg  

      上次說錄是利用Facebook直播 ,文字整理如下:

      當你手上有一把錘子的時候,眼前的東西都會變成釘子,那麼,如果我們來看Notion這個工具,到底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槌子?你又可能釘到哪些釘子呢?

      所以我想說,有這個機會,這次自己好好整理一次,一天的研習來上Notion。
      一開始,我會先請大家申請帳號,所以我自己也會從一個空白的帳號重新開始,跟著學員夥伴一起來進行,我會先讓大家檢視一下Google:十多年來,我們在整個Google圈裡面的所有的工具,有一些可以重新盤點,或者把它跟Notion來做一些比較的、或者是被替代,或者是整合使用的機會。那當然還包括,我也可以Notion頁面內嵌一些Google的運用。

      重新思考我們自己的數位行為,或者我們為什麼要用這些數位工具的習慣、以及有一些心法?他可能提升了你的效率,或者是效益?
      從Notion的基本款開始,我就會先說明,就是從工作區、頁面、資料庫還有它的區塊,多元的區塊的變化就成爲我們在原本做文書處理頁面的時候,可以從圖片、文字的編寫,跟貼上,還有它連結格式,以及他缺少表格的限制。

      平常我們截圖、複製、貼上,包括拉檔案,都很方便就能夠在Notion裡面去做運用,從這邊慢慢學習開展。我也會推薦一些我看過介紹Notion的網站,包括我自己從YouTube影片,也買了一Amazon的書,也有一些網路課程在教授Notion。

      從一個文件的頁面的排版再到它的區塊的多元化,大概就是我們對於新接觸Notion的一個開始。
      包括每個區塊,它可以轉變為其他的形式,或者我們再新增區塊的時候,有些是更進階的,也可以內嵌的內容,那這些還包括最新有一個叫做同步區塊,我之前部落客有介紹過。
      接著我就會請大家把這個某些區塊開始轉成頁面。換句話說,我們開始有了第二頁。如果說,你在編輯文件的過程中有了第二頁開始,你就會有需求,樹狀目錄,搜尋功能,包括可以把某些區塊在頁面之間互相的移動。大概就是兩頁以上,如果再到第三頁,我就會導入到Notion的資料庫,這個Notion的資料庫概念,我會先用試算表來做一個比較。大家對於欄、列、搜尋或者是排序,包括一些加總的概念,也思考我們在教學中,各種人事時地物之間的關聯。Notion有一些模板就是結合了資料庫的運用,我會找一些跟教育有關的來做介紹,所以從教學實況來看,或者是從奧運的例子來看,就是說,一個大比賽,可能有很多比賽種類,每個比賽種類有很多參賽的國家選手,也有歷年來的紀錄,其實它都是一筆一筆可以看成資料庫的概念。
      在Notion裡面很特別的,就是一個資料庫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檢視型態,包括傳統的資料表像上試算表這樣,或者你可以把它轉成畫冊那種一格一格的圖像式的展開。此外,資料表若有時間資訊的話,就能夠像行事曆一樣再開展,所以這是一個資料庫,有多種樣貌可以檢視的機會。
      同時,資料庫可以是一頁就是一個資料庫,也可以是一頁裡面有好多個資料庫。同時,如果您有一個需要就是在一頁裡面,其實是同一個資料庫,可是藉由展現不同的樣貌,就看你的使用需求。慢慢有一些經歷跟想法,跟實務上可以結合,
      進一步也會介紹資料表之間的關聯還有一些加總的運用,那這個可能也是一般,我們在做資訊融入教學時,比較少提到這個關聯,或者是資料表的部分,
      資料庫在Notion裡面還有一些優勢。本來就不用寫程式,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即時新增資料之外,還可以即時新增欄位,也可以設定各種欄位的資料格式,同時,每個欄位裡面,我們本來在設定所謂的屬性通常就只限定一個,現在它也可以是多標籤的方式。大概我就是介紹到這邊就是把整個都選四個基本區塊,層級做了一個介紹。

      那接下來呢?我們就會從模板的應用來開始。那一開始,我是看到有一些研習的講義,包括我後來自己的研習的各場講義,我大概就是用這個Notion模板來做的,而且我其實是做了一個模板按鈕,所以這個就會跟老師們來做介紹,那我的模板按鈕裡面也包含了頁面裡面的資料庫,所以我就可以快速的去產生一場研習的一些相關規劃,我會把我的模板按鈕分享給老師們來運用,可以改製自己的模板按鈕出來,進一步交流分享。

      再來,我們會實作一些案例的部分,就是大家來實做一些想法。譬如說,我們在YouTube上有很多的教學影片跟清單,然後我可以怎麼規劃自學?或者我們可以來規劃老師研習,或者我可以規劃給學生跟老師的教學活動之間的結合,這是第一個例子。從一個老師,有很多學生開始,如果我建立了一個同步區塊,同時用模板按鈕去增加出跟每個學生之間互動或者他的學習任務的部分,其中又包含了一個同步區塊,所以已經撒出去給各個學生之後,是各個學生的表現跟互動紀錄。但是同時老師又有一份同步區塊的管理頁面,就可以同時在這邊輸入相關的資訊,學生的那一端就都看到同步訊息。

      第三個,我也會想說,如果我們用一個PBL規劃。我從一個博物館的網站開始來看,這個館方有一些實體的展示跟線上的學習資源,我們怎麼去做學習活動的規劃?所以我會把網路探究或者是網路活動形式的資源的資料表、模板,也放在老師的這個學習單裡面,然後再去做一些想法。

      第四個案例,我會想說如果這一系列的研習規劃,其實從承辦人到聯繫,講師到學習內容本身,再到學員參與的互動,我覺得都有一個機會就是再利用。包括學員、個人參與多場也是一個資料庫的想法,那我就會以這幾個例子來探討,從頁面到資料庫再到建立成為模板的樣式。

      此外,我自己也有一個省思的案例。我自己前幾場的研習,其實是用Notion做好講義,我也分享給學員,我會在推進研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心得跟收穫,我會把它寫在筆記裡,再跟大家分享。
但是也有一些就是好像準備太多,或者是太少。然後在研習過程中,整個流程也不盡如原來的樣子,當然我可以事後諸葛,從錄影的影片再回來檢視,把整個講義調整得更像最後真正實施的樣子。不過,如果想說,還有沒有一個可能的轉變跟調整的機會,讓將來這些是可以更精準的。

      在這個Notion的資料表裡面,其實有一個相對於Google試算表,我們可能在寫一些程式,或者是表單運用的時候都能夠讀寫,還有可能沒有看到資料表的內容,但是可以看到資料表格前端的應用。所以我想說,接著我就會從前幾次來上QRCode跟物聯網的積木程式編程的部分,包括上個禮拜的學員參與的部分,可以讓他們一起分享,我本來的講義,可能再利用這個Notion來做什麼樣的調整跟規劃?

      整體看Notion,我可以提供給學員講義,可以是我教學展示運用,我們也思考,如果就這樣,你會怎麼帶到開始跟你的學生跟你的新常態,在開學後教學,無論是線上、混成、實體的樣子去做一些結合呢?

      我最後再會提到智慧造境,如果說,從教室的一個未來完成式,我們怎麼來看,現在我們就可以一起斜槓共備,來看這個Notion去支持你各種數位平台工具,硬體環境,包括物聯網的連結的機會,去做一個從家到校親師生之間的串整,
這也是我一直期待的,就是只差時間還沒有到,可是我們可以把事先都準備好,就等待到時候時間到了流暢啟動。所以從老師的個人、教學或者是生活的入口,可能有興趣、可能跟家人相關的結合,那再回過頭來思考一開始。我說的,為什麼我要寫文件?

      感覺從原本靜態的文件可能只有自己,或者是公開,或者是私人看得到文件的時候,之間是沒有辦法串起人跟文件,還有人跟人之間的互動,能不能像Notion這樣的感覺,就是因為有了這樣子的Notion資訊跟呈現的樣貌,就有活動起來的效果。包括有了資料庫之後,其實很多日常的任務,是可以持續積累的,包括也讓我們看到另外一種不同的視角。譬如說,剛才的教室環境,可能是一個空間,或者像COSPACES是整個虛擬空間的樣貌,但是我能夠改成用資料庫去觀察他的可能是物件、屬性相關的關聯。
      那從人自己跟環境設備之間,其實都很多是思考,就像現在講話我們的研習,我們的線上討論,其實都是腦袋跟腦袋之間的交流,但是能夠跟實際的環境再去做組合,其實也是一個想利用Notion來做挑戰跟案例探討的最後一個機會,所以我自己從各種學習網絡,也希望建立一個教學資源中心的想法,就是來做一個智慧造境,基本的部分確保有效,那我們也讓教學事件流暢精彩的串接,那慢慢的也有一些創新擴散的想法。大概十二多分鐘,講一次,準備開始上課囉!
 

標籤: NFC IoT

機器人教學應用情境原型

利用一個教學普遍的現場來介紹機器人的角色,可以整合的情境。
以教室來說,會有個公共的展示區,大部分由老師操控,全部的現場的學員可以看得到。老師本身手邊也有電腦跟手機,老師的桌前可能是教具、課本,或者是相關實驗器材。
機器人在旁邊。這時候,讓機器人是當一個我們編程的工具,就是學生學習機器人的操作。再來是藉著機器人做物聯網的連動,當然,機器人本身就是像在這裡看到的位置,我是定位為老師的助教,所以它就是一個有聲光動辨情智表現機會的夥伴。
再來到學生這邊。假設從幼兒開始,可能就是玩具、眼前的地圖或者是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參與。可能眼前有一些紙卡,或者是圖片,也有一些物品,這些實體的東西,有機會把它數位化,所以利用QRCode,或者是NFC,或者是一些簡單編號,能夠由老師輸入代號之後促成數位連動。
      當然,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可能他們有手機、筆電,或者在電腦教室裡面的編程操作。
      同樣的情境,可能到了家裡、社教館所:博物館跟圖書館,包括遠端的師生。這時候,機器人在這些學員面前,可能是一人一台、一組一台或者是全班只有老師這台,就是擔任助教跟學伴的角色。

      老師本身,我們可以善用語音的互動,不管是對人或者是對機器人,但是因為還有一個大螢幕的展現,加上師生都有小屏,所以其實一個實虛整合的整體思考跟歷程規劃很有發展空間。
      我們也能夠利用Google來建立資料庫運用,或者是機器人的管理系統,把整個全貌勾勒清楚,不論是從老師或者學員來操控機器人,讓這個機器人可以自動,或者是跟人互動,或者由我們來現場或者遠端的遙控。而此同時也跟週邊的媒體、物體、環境,做學習任務,跟學習領悟的連動。

      寫畫說錄(YouTube解說)成文。我對AI機器人的教育想望

attachments/202109/5908710512.jpgattachments/202109/0006773133.jpg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