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這半年還是多以博物館、圖書館、社區共讀站與新北國際文教中心拍攝,也有些活動與風景,還有四本是2016就拍的相簿分享。

2024.4.5 Padlet一起逛台灣!

2023.8.25成福國小營隊「成福水草塘360全紀錄2023三峽祖師廟AI生成360相片程式練習

2023海科館

2023圖書館與共讀站:新北德音(MAKAR製作)北市龍安高雄大同

2022.10設計中島

2022.6.24再加七館:

屏菸1936文化基地

01香港書展、科學館與溼地公園2017 https://photos.app.goo.gl/rMZ19HYDvMQEQaNx6

02台中科博館360_20200215 https://photos.app.goo.gl/zMJafpUhPifFKTpL7

03台南市總圖書館 https://photos.app.goo.gl/qvu2ByR86vwEq1Kj8

04屏東縣立總圖書館 https://photos.app.goo.gl/8ZbrZhnuBJCuKfaR6

05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10417 https://photos.app.goo.gl/ET4sv9bSofG7mEK1A

06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170130 https://photos.app.goo.gl/hq93CZwTPrdf4hXF6

07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https://photos.app.goo.gl/7SwjUqWVEv3VLg4W9

08國立臺灣美術館 https://photos.app.goo.gl/GJb1SkCoL7dEXABH9

09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s://photos.app.goo.gl/4iPaYcvWDWkTeXoV8

10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s://photos.app.goo.gl/ewdiWozVCViieNLQ7

11新北市總圖 STEAM藝術教案展 https://photos.app.goo.gl/fT1pU28z7sUXQXtVA

12_360之展館(2016) https://goo.gl/photos/qXSyCUom98yPxsis6

13大豐國際文教中心 https://photos.app.goo.gl/RVBkdMjDG7ssRRU2A

14文德國際文教中心 https://photos.app.goo.gl/tfxstFjLquNXPRAk9

15金龍國際文教中心 https://photos.app.goo.gl/5Q4f1ysbDYveWGWE6

16瑞芳國際文教中心與圖書館 https://photos.app.goo.gl/YGzCZyKfs9b642798

17樹林國際文教中心 https://photos.app.goo.gl/X7ZN3Ptbe7roFeKe9

18淡水國際文教中心 https://photos.app.goo.gl/EaJKL7k1D4M5KiSz8

19_360之學校(2016) https://goo.gl/photos/XpWD4dUuNv3qFKTz9

20_德音共讀「竹櫻小棧」 https://photos.app.goo.gl/ZoJBoTBypUU8iFud6

21_永中人權英語小書展與圖書館 https://photos.app.goo.gl/mwo1CZBp7wuMb5X77

22_南投南光國小共讀站 https://photos.app.goo.gl/7LHAJa3sBJDYXiuG9

23_南投鯉魚國小共讀站 https://photos.app.goo.gl/W4Qz3KWuuUzyFkiK8

24高雄市大同國小社區共讀站 https://photos.app.goo.gl/me28jypahNLqXcTy5

25高雄市光華國中360 https://photos.app.goo.gl/aqCrTnzDoKDUuBv89

26_新北市九份國小 https://photos.app.goo.gl/V8Asa9XqwTZqsPnu6

27_新北光華國小共讀站 https://photos.app.goo.gl/yeTnr1oQ6rkGowL38

28_新北新泰國小格列佛遊記 https://photos.app.goo.gl/2GNwUzXrT14yAdUU8

29_噗11年會2019 https://photos.app.goo.gl/srHYChAejFtxaNEL6

30_2021數感嘉年華 https://photos.app.goo.gl/4TpCB8pbTCBujNsf8

31_小漾創遊記360 https://photos.app.goo.gl/emPmNcugJXnWyAK5A

32_台北101與大安森林公園 https://photos.app.goo.gl/amHZNRb9y3kVtBax5

33_五股守讓堂與心環原 https://photos.app.goo.gl/7SwV3W8iFuVBzkEN7

34_高雄市旗津鼓山 https://photos.app.goo.gl/Ry9QEzRHhHQMibs76

35_淡水八里 https://photos.app.goo.gl/FFxLkZgCeWwP9WaZ7

36_360之風景(2016) https://goo.gl/photos/wZ8fTLd5VWhPKatA8

標籤: VR 360 COSPACES MAKAR

迭代_COSPACES多場景編程

      利用COSPACES程式設計積木與多場景表現畫面來展現程式教學時,介紹「迭代」推進的想法:因為對某個功能了解後,實作有所表現,進一步地從表現後,又覺得可以再加什麼?
      我的範例裡共有6個場景,實際上,在本來講程式的時候,從第三場的最基本序列開始表現,後來再加上選單、片頭,在製作上第一場跟第二場其實是最後才做的。

解說影片作品分享

      我們先來看第3場,是原來一開始的樣子,每個動物與路線拉好後就複製多份,先賦予每個動物可以編程使用,各自給一條路徑,路徑也用複製方式,會有編號標示對應。每個動物在各自路線上做移動的編程設計,很單純的讓每個動物沿著眼前路線移動,而且個動物按照順序表現。
接著建立同步表現:平行。這時候,會看左邊的四個動物同時前進,之後,讓犀牛接著走,介紹在平行中各自也可以表現序列。

      後續各場景,大概就是這樣思考,第五場景,我設定起跑按鈕,就像讓觀眾當裁判,按下去就像裁判鳴槍才開始起跑。接著,讓平行移動完,後面接序列的的演變,就讓孩子們發想:你還覺得可以看到什麼演出?這些都可以持續做表現與設計。

      此外,我把每個場景的名稱就寫成程式功能表現,例如第六場景「鏡頭zoom out」,我增加鏡頭移動,就好像賽跑時,攝影鏡頭或無人機是面對跑者而後退,拍攝表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接著回頭做第二場景,我讓每個動物點下去,就表現該場景功能,這是在COSPACES裡常需要用到的編程功能,最後的片頭,其實也是老師教學相長的「迭代」:想說有個片頭,吸引大家目光後,點選來開展作品。先讓一個男孩子跑來跑去,鏡頭會稍微後退一下,讓原來字塊變成實體不透明點下去跳到第二場景。

      這就是整個編程過程迭代推進的發展,我把作品分享設定成「可編輯利用」,所以老師或者學生們,都可以先玩、再繼續發想與編輯創作。

attachments/202206/7196938165.jpg attachments/202206/3042071462.jpg

attachments/202206/5239568329.jpg attachments/202206/7017601428.jpg

標籤: COSPACES VR

Let's Meet!

      近期末,各縣市停課、復課狀況不一。我在規劃「教案撰寫研習,暑假孩子營隊」時,思考著:我們可以進行多班協同混成上課嗎?
      這是當下的現況:各班各校中,仍以一位老師來面對眼前實體、部分線上或全線上的孩子們,其實是超級辛苦的!然而,一年多來兩輪疫情期間,全國老師們,無論是社群、研習,應該也對線上直播應用感覺自然而然了吧。
      若可能,由老師來設計讓不同班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學習呢?既然因為空間的隔離既定,可以進行的數位化應用教學方式也應該能將一節節的課堂教學時間與師生組合進行彈性調整。
      可以先讓相同進度的老師協同,讓孩子們聚在一起,我相信,即使與隔壁班同學一起上課,聽隔壁班老師講課,對孩子而言,絕對是新鮮有趣的。
      當然,有了兩位老師(含以上)協同,可以設計更多的互動跟任務分組,例如線上數位白板或簡報、文件協作。
      這樣的考量,也想著即將到來的暑假,看來今年仍不容許太多實體人際接觸、也不能出國,規劃線上的教、學、主題探究活動,可以趁期末來準備與安排。
      若有興趣的話,可以先找尋一個伴,邀一個伴,包括科任老師可以聚集多班的孩子一起上課,在導師同意下,進行時間整體、彈性規劃,無形中增加同事間斜槓共備的機會。我還想到畢業班老師、學長姐們也可以「神秘貴賓」形式出席呢!
      當前遇到的狀況跟現實挑戰,可能還有「線上期末考」,期待善用這樣數位協同(Many)與科技槓桿(Digital)的巧妙混搭,解決問題。
      我還想了好多,繼續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206/0469450079.jpg

標籤: gogole

認真給教育部有關數位內容採購的建議

      身為教育大市集教育媒體影音兩個教育雲網站的諮詢委員,我個人承認自己炸鍋了。不過,在看了一天船海雲拍羚羊貝殼寬心、晚上還吃得特別軟...,等一下的文字即便尖銳,我想也是認真婉轉思考後的展現,請大家指正。
      有錢、有權的教育部,但錯過了時間、人也未到位(中央辦公室成立?)。我總是說「六十億買賣學教學」,是因為數位內容與數據分析,每年15億共四年,怎麼買賣,其實也像教學:老師教得好,學生就買單,產品服務好,局端學校買單。但我從業者、局端與老師都做了一番論述後,一直期盼教育部的權責效能相符,在教育雲網站諮詢會議中我都強調,整個精進計畫可以為台灣教育現場促成數位躍升的契機,但期待,到目前為止,小失落了。

      近日教育部已發給縣市教育局或國立高中職的公文:
公文一段說:「數位內容與軟體選購名單」,僅就資格與規格審查....
但計畫說:本計畫補助縣市(學校)購置教育部推薦之優質教學軟體與數位內容(推薦名單另案提供),經縣市(學校)正式會議決議後購置,由縣市彙整後送教育部備查。

      所以,當前的另案提供,成了資格與規格審查結果。

公文另一段:採購單位依教學需求評估、經機關或學校公開會議決議後自行採購,需於8/31日完成採購....若有剩餘款需繳回,不得逕行移作他用。
但部長說:數位學習內容將由中央統籌,公私協力共同開發,目前有四十三個教與學應用平台,一月開始盤點現有資源,二月與各界進行諮詢座談,預計四月數位學習內容可出爐。

      身為雙站委員,我好像都未涉獵。或者大家有印象在一、二、四月,參加過上述會議、看到精采結果了?若有的話,公文一、二段當然可以執行接軌無虞。

      自6/1公布清單,一週後發縣市採購公文,但此清單並未整理對應的「推薦、優質」感覺。勢必讓教育當局、學校單位,絕對要更嚴謹地「教學需求評估、公開會議決議」,請問,誰曾有這樣的會議、接洽、招標採購的神速經驗呢?我之前烏鴉嘴擔心「誰決定買就決定誰被罵.....」,就是此因。

      而且,數位內容採購版的「數位落差」依然存在:各縣市有多少學生數就有多少錢,但在選購產品時,會面臨到廠商針對不同數量的縣市予以價差....,以常理推估是:買的數量少就是價格高,但總金額本來就少的縣市,可以買到的就更少....。

      怎麼看我都覺得,若非教育部比照平板採購的共同供應契約方式處理,否則無解。

      錯過了半年時間!認真說來:在計畫於年度執行起,就要開始三項計畫並行,而不是等了平板買好才開始啟動買內容(數據計劃我還不敢提)。

      若依目前狀態以經費年度來看,我也沒有任何頭緒(不對特定人事做太多臆測),經費不是可以執行到年底結案嗎?為何趕著八月底採購完畢?所以,我開玩笑以為:這是指到明年8/31嗎?(好啦,這是耍寶),本來在既有的行政流程上,只要時間點內,相關連層級之間都受到接續的等候、卡住,六月中發文、八月底完工,「配合」起來真的很困難。

      其實,經費已經由教育部全額補助,專款專用,為避免急就章而便宜行事(倉促選購),甚至未來被檢討浪費公帑(所買的內容、軟體在幾十萬台載具上的可用性不佳)....,我真不敢往下再想,但認真建議:合理挪移時間軸、跨越年度配合學年度,新學期開始用載具,老師熟悉載具運用,也同時思考需要添購的軟體,還要能納入收數據考量(計畫三)。這樣的話,既可解教育部自己計畫逐年實施的套,也是合宜造福師生、行政樂於支持的樣貌。

      這樣也可建議業者,善加利用暑假辦理研習、工作坊,準備好數位學習各自產品的師培用教材,由縣市廣發老師參與,了解真正需求與專業發揮。

      這樣,也不會在8/31前,出現「所有業者與所有縣市打成一片而還能成交」的詭異奇蹟。各縣市辦公室情何以堪,數位內容採購,可能成為接續幾個月裡大家的「惡夢」....

      盡責而不擔責,我不必負責地天馬行空想了幾點,細節還要多加琢磨:
1、教育部統一共契採購
2、時間軸挪移,也把計畫三解套
3、給縣市公文上註明,全額補助、專款專用合宜執行時間
4、大小端縣市合作,業者聯繫也輕鬆列如全國六都分開統標
5、業者之間公會進行整合 、5+1億方案即早開展
6、辦理培訓說明會公版 、暑假體驗公測活動、開學前採買
7、突破APP購買國外授權

相隔17年造智慧境初衷不變:校本精進教室

      一個理想的資訊融入教學教室環境可以如何營造智慧教學時光?我先以相隔17年的兩間教室現場做個比較。

      2005年,在承辦91~93年資訊種子學校專案、規畫北縣群組教室補助案、辦理K12教師網路進修後,我從北縣教網中心歸建德音國小,生平「第一次」開始教小學,擔任自然科任教師。我考量自然課特有的小組實驗活動,也希望有電腦可供運用。

      請資訊組長幫忙沿著教室邊緣拉網路線,利用電腦教室(擴大內需汰換下來)的電腦,各組一台,也買一台單槍當自己的教師節禮物,開始我的資訊融入教學應用實踐。

attachments/202206/7334289184.jpg attachments/202206/8157358327.jpg

      四月初在數位學習精進方案(PDF)推進中,我建議各校先打造校本數位學習精進教室:利用既有設備建造教室內涵,讓師生進來就直接使用行動載具進行教學,讓大家漸進適應多元的教學互動型態,教室裡無線網路、載具管理、課程使用的APP跟平台,都能讓師生立即上手運用,確實體驗從行動載具貫穿實虛連結,連通雲端資源平台連通,進而展望智慧教學數據生成跟決策分析支援的新常態。

      這樣的想法,正是以德音國小的智慧教室為原型,我們改造原來的電腦教室,圓形的空間中,前端大屏,老師有電腦跟平板,小組端各有有線網路連接的桌機跟螢幕,資訊推車收納學生的每生一平板,無線網路串連,另有 Apple Tv 、軟體投影,以及鏡頭、麥克風跟喇叭。

attachments/202206/8383041638.jpg attachments/202206/7011439447.jpg

attachments/202206/9294020963.jpg attachments/202206/7575879942.jpg



      以上有了硬體支持,接續也依『物理→生理→心理→心靈』層次,介紹網路教學平台、師生素養與教學多樣活動設計。

      物理面是指設備怎麼擺、教室物理空間規劃,光線、溫度等物理、環境條件、師生座椅安排、投影布幕掛置(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那種風吹進來時,布幕飄啊飄的感覺....)等。

      生理面則是看每個人在這樣的場域中的『姿勢』,像教師操作設備、走動與學生作業活動,承繼與物理空間的結合是否流暢。

      心理面,看的是教學氣氛、言語互動效果、多媒體的情感力,我更注意師生們之間視線眼神的交流,也注意那種對話之間的『留白時間』。

      而『心靈』,是希望真要打動孩子們的心,他們是否在意、是否專注、是否進入心流態.....。

標籤: 智慧教室

建議「518 台灣自主博學日」

      曾在五月初寫了「來博物館拾夢!」期待518世界博物館日的到來。怎奈疫情升起,感覺像去年518的狀況重演一番。讓我有了建議「明定518為台灣自主博學日」之念頭。

      對文化部、教育部而言,是政策整合「終身學習」、「智慧台灣」的最佳體現,引領大家一起攜手跨域數位轉型!

      在前年世界疫情開始,陸續看到國外博物館裁員或販賣館藏品的尷尬。而去年518,全台的世界博物館日活動,幾乎是硬生生喊停。今年,相對有備而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 :「博物館有翻轉我們所處世界的力量」 useums have the power to transform the world around us.邀請大眾共同發掘博物館為社會帶來積極而正面轉變的3個層面:
●永續發展的力量(The power of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一直以來博物館是聯合國致力於發展永續的有力夥伴,並且於在地社區(群)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在面臨環境變遷的挑戰下,博物館為社會及經濟的多樣性帶來開拓的視野,並扮演傳播科學資訊的平臺。
●數位創新及近用的力量(The power of innovating on digitalisation and accessibility):當代博物館已成為科技發展及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場域之一,數位化創新使博物館變得更為近用及更有吸引力,並有助觀眾進一步理解複雜而細膩的概念。
●社區/群教育的力量(The power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 education):博物館作為社會網絡的基礎,透過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活動及各項計畫,有助形塑公民參與的社會,維護民主價值,並提供所有大眾終身學習的機會。


      去年518,正是台灣首次全台停課不停學的日子。而今年,台灣的疫情嚴峻,各種實體、線上交互演變的態勢更加複雜。想建議「明定518為台灣自主博學日」,主要考量這樣的時間獨特交集「巧合」(雖不是歡欣願意)之外,但真有時間點上持續開展的好機會。

      首先自四月起:兒童節、世界地球日、閱讀日,五月有勞動節、母親節到博物館日,六月還有端午節、世界海洋日。在很多博物館與學校中,相信都有合適的主題活動可以串接。

      在疫情期間,更可以邀請博物館方的專家、整合線上資源,進行全台大串連共學活動,媒合數位(人與科技)應用延伸到多元主題學習活動,從館所地點與展出主題,學習領域與議題,延伸老師辦裡工作坊,博館際學社群,也可以混成線上活動。

      對學校而言,五月時間也很精彩:
      學年即將結束,新的職務即將確定,新的課程版本計畫,老師也都在寫課程計畫,規劃教室或圖書館主題佈置,都能從博物館中獲取資源與創意。
      應屆的國高中學生此時剛考完大考,準備畢業,可以開放進行探索,甚至與老師合作為學弟妹規畫闖關活動,甚至延伸到暑假期間的博物館志工參與也很合適。

      暑假,接續親師生親臨到訪或網路活動經營時光。

      新學年開始,有滿滿的「大平台」:結合教學進度、博物館展,一系列像節日活動、國語文競賽、藝文與科展活動那樣,都可以玩主題探究活動。

      我真認真這樣想的原因:
      在疫情期間面對不同的學生狀態與表現,老師與家長們即便在乎教學形式與品質,卻又能有多少苛求?若有機會試試「放手與引導」,藉由博物館活動與資源,規劃個人或小組主題探究專題(ePBL),保持孩子們好奇探索跟熱忱分享的學習任務,讓他們能創造與表現所學的多樣性,更為樂見才是。

attachments/202206/8213841702.jpg attachments/202206/6437820368.jpg


attachments/202206/0546822823.jpg

標籤: 博物館 wise

針對「數位內容充實」提供參考建言

      時空心力挪移,讓時間與金錢都過得去!針對「數位內容充實」提供參考建言。(FB)

      我看時間、金錢、數位:
      過不去、過去、過得去,看如何使用時間的態度與實際行動。
      大家都不想跟金錢過不去:有經費辦好事、有經費大家獲利。
      數位:包含Digital(軟硬體與制度)  &  Many(人事時地物)。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歷經去年,幾乎整年規劃到年底發布,接著成立官網,可以看到三大方案各有進展:
       一、數位內容充實、二、行動載具與網路提升、三、教育大數據分析,各計畫陸續提供進度實況與文件說明,目前,也期待「教育大數據分析」及時登場。
      1/4潘部長接受自由時報專訪報導「中小學數位學習內容 4月出爐/教長:紙本內容為基礎 也將研推數位教科書」提到:「教育部預計投入五十六億元在數位學習內容部分,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數位教科書是未來方向。他指出,數位學習內容將由中央統籌,公私協力共同開發,目前有四十三個教與學應用平台,一月開始盤點現有資源,二月與各界進行諮詢座談,預計四月數位學習內容可出爐。
      潘文忠說明,教科書除了是教師授課的主要內容,也攸關升學考試,紙本內容是基礎,數位版本後續連結和內容應可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將著重在永續性,教育部和國教院會審慎研議、逐步推展。

      然而,這幾個月,大家先忙完(衝刺)學習載具採購,歷經多次產官學會議,終於有了4/29「學習載具採購說明 1110429-說明會直播 錄影檔」。
      若能站在部長勉勵的「四十三個教與學應用平台,一月盤點資源,二月各界諮詢座談,四月數位學習內容出爐」基礎上,4/15教育部發給各大公會的「為辦理「校園數位內容與教學軟體」產品公開徵求,請轉知並鼓勵所屬會員(業者)提出申請」公文一案,讓人感覺美妙無窮~台灣的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整合產官學研創造的附加效益與風管維運兼顧,近乎可稱世界第一(我真的有認真與諮詢)的完美規劃,更期待接續落實成真。
      但,看到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公布「教育部校園數位內容與教學軟體」清單,我反倒不那麼樂觀,是否這樣的清單符合上述的「基礎」應該大家各有定見,讓我想更嚴謹務實來看待後續發展。以下我從「時間」發展來看,提供自己半年多來的觀想:

 A、合理先後順序:
      一、數位內容充實、二、行動載具與網路提升、三、教育大數據分析。
      依新課綱與國家雙語教育目標,盤點知曉缺乏、新購與建置力求不重複原則,學習內容與知識節點、教學目標做好全圖譜對應,為老師共備、教學精彩提供多樣性。
      採購數位載具,參考上述需求與目標,得以選用。
      教學實況即時收納數據、後續分析提供決策與適性學習支持。
      行動載具鉅額,且只有一年規劃(目前),看來變成先急行,倒也創意地走得漂亮。但數位內容,除了上述課綱貫徹與盤點不重複之外,現在必須思考實際的教學新現場,跨平台、載具專用性,就成為選購考量。當然,從載具運用、內容經營教學來看,也都主導了教育大數據分析專案裡的平台建置、功能對應的基礎。

B、現在期末了。
      即將開始進行「數位內容採購」。依專案「教學軟體及數位內容購置與管理」:
1. 本計畫補助縣市(學校)購置教育部推薦之優質教學軟體與數位內容(推薦名單另案提供),經縣市(學校)正式會議決議後購置,由縣市彙整後送教育部備查。
2. 若縣市(學校)評估因教學所需有購置推薦名單以外者,由縣市彙整將符合資安規範之品項,函送教育部定期審查通過後加入推薦名單。
3. 縣市(學校)應妥適規劃購置、分配與管理機制,並配合後續提報購置清單及教學運用情形等成果資料予教育部備查。
      時間點上,如何進行「經縣市(學校)正式會議決議後購置」之任務?這裡的縣市(學校),是指教育局處、或使所有公私立高國中小也都要有「正式會議」?值得觀察與因應。
      各業者與採購端的接觸,也需要時間進行說明跟討論,才有辦法定出價錢跟試算。

C、我在意的其實是暑假。
      老師們在新職務安排後,因應教科書版本對應撰寫課程計畫,也適當將數位資源、行動載具融入在新學期的教學現場。
      同時,拜載具採購完成之賜,暑假期間也是各校建置載具設定跟MDM管理規劃,數位內容能適當進行派發?
      若屬於教學工具類,也需要時間進行培訓跟教學應用經驗分享。
      這就是我認定暑假很重要的關鍵!
     

      我也對「金錢」運用,有擔憂也有期待:

D、「一,即全體適用」可行嗎?
      D1「數位內容跟軟體」,在很多經驗裡,減省了物料、實體與傳輸成本,「一,即全體適用」,相信也是另外五億的數位內容開發,以及投入經費建置教育大市集、媒體影音平台,或者因材網、酷英、智慧博物館計畫....等數位資源的預設理想。
      D2在買硬體設備時:單價乘以數量就是總數。無論是偏鄉或一般學校,各有多少載具非常清楚。然而,關於教學軟體及數位內容,若如專案所稱「預估補助數由教育部另案提供,以學校師生數計算。」這樣的經費分配,可能有待商榷與釐清。
      這次的採購,是考慮D1、D2做法?經費基礎是利用學生數來算(比較像D2),那麼就會造成,各校、縣市可以購買軟體的數量,造成極大落差!

E、數位內容業者定價,D2可以嗎?
      從原來已公開之定價(包含支援停課不停學的公司合作免費資源),到現在有方案經費挹注(對中小學而言是我廿多年來參與專案看過的天價鉅額!),業者投入的時間成本、專業智慧與公司營運,都需要經費!如何能為此案共襄盛舉,大家也共同朝向為來持續研發,怎個訂個理想的獲利定價,還要得到公部門認可,真的挑戰極大。

F、各縣市辦公室情何以堪
      採購載具模式先喘一口氣了,但數位內容採購,可能成為接續幾個月裡大家的「惡夢」嗎?
      目前的作法,我們的縣市有多少學生數就有多少錢。在選購產品時,會面臨到廠商需要針對不同數量的縣市予以價差....,以常理推估(烏鴉嘴1)是:買的數量少價格高,但我的總金額本來就少,所以可以買到的更少....,我腦中只閃過數位內容採購版的「數位落差」!
      而且,在時間可能緊促下,可以開會充分討論、對內對外溝通的場合,可能行政參與者會比實際教學者多很多,我想到烏鴉嘴2是:誰決定買就決定誰被罵.....。
      當然,稍稍期待也是因為喜鵲心,一定也有喜鵲嘴。
      既然行動載具都能在如此倉促下,因為數位治理智慧的突破,而打了漂亮的一仗,這次也可以。善用當前數位網路密布,瞬間通達的基礎,讓訊息週知、行動快捷,時間的效率就會提升。
      教育部、業者、縣市(學校)多方之間,只要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設計一個最大交集的理想作法,也達到主管單位本來最希望看到的效率效能兼備,為師生提供更好教學支持與服務的初衷貫徹,同時讓銷售跟買賣端大家都能夠接受與歡欣,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常開啟三自問或邀約提案的思考:「What's in it for me?   What if….. Why Not?」。

What's in it for me?   
      這對我有什麼意義、好處跟影響?
      這樣開展時,我先想好「我是誰?也想著某人,是誰?這件事情對你、對他會怎樣?」
      正式出手言行之前,想得愈清楚此事與我的關係,喚起自己以前的經歷跟連結,正想著什麼事情可能會有什麼新的發展,當然也有忘記這些事情的原因、關聯、結果還有系統性的的背景樣態。
      若有些特殊事件受到這次發起而有機會引動的話,將可能怎麼樣呢?額外的若再加上什麼....,又可以再如何呢?
      這個「What」,本身的本體組成、結構、功能、應用、服務,原來的運作....,到了我們這邊可以產生什麼新的關係跟影響,將會怎樣呢?
從總體的環境、歷來的現況、基礎條件,我也有新的感覺、選擇可以操弄跟行動對應的方式。

What if…..
      喚起一個意圖,就是我們希望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不同、有一個以終為始的未來完成式,出手即可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我們接受這個原來的現況,加上新的機會後,從接受到主動出擊,也對當事人進行相關提案,我們描述一個未來完成式的邀約,往下發展是持續調控和迭代的,所以一定就是有時間、把握時間行動出手,認真完整地有機會斜槓共備,我們也可以看得到接下來可以怎麼樣子的各種可能性。

Why Not?
      既然看見可預期的美好,就是當事人當責,決定開始行動,那為什麼不早點看得到未來完成式,在我們面前出現的樣子?這個時候,你本來所擔心對我有什麼好處的問題,還是問題嗎?
      邀約提案的時候,回頭來看自己:你怎麼提出在交互價值的主張之間,清楚地策略規劃、專案排程,架構頂層設計來思考三層「物務悟」情況,任期發生開展,也善用元宇宙的實虛交互組合。
      也邀請大家,很多的「明明」就是:當我怎麼樣的時候,你也可以、我們一起,來為共同的他們和未來的世界美好而加油。總是因為有感覺而趕快行動,你也知道:「明明」之間,都有機會去開展,看不下去的時候,就出手行動吧!而且現在有這麼多的實虛交互組合數位分身的機會,為何不善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