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對於打造我的AI助理、數位分身之想望

      我期待哪四個網站與APP,未來可提供貼身(心)人工智慧服務、創造數位分身?這四個網站與APP分別是:Google、Facebook、Notion與雅婷逐字稿。這是去年九月冒出來的想法,隨著四個多月來的演進,也還是如此確定。

      實體與數位世界裡,維持都是原來的你本人,甚至絕對私密到只有自己思行跟表現與反思的總體生活裡。

      網路上的公開的你,大概就是Google與Facebook上的樣子。我的可數位化資產(蒐集、檔案、實虛足跡、被搜尋....)都見諸Google,而Facebook,開展我實體與線上交織的人脈網絡。你和誰誰誰有怎樣的互動、曾查找了什麼,沒多久也被推播廣告....,這樣的(免費)使用對價關係,還有同溫層最大交集,心照不宣。

attachments/202402/0053544130.jpg attachments/202402/3182662100.jpg

 

      Notion與雅婷逐字稿,比較多是自己未全部外顯的數位整理基地。
Notion是我第一個付費訂閱的AI服務,最近又加上日歷串接,接近同步的我的第二大腦,當之無愧。雅婷逐字稿,很多是我用於即時思考的錄音加逐字稿所在,我的聲音(聲紋特性)與對於在乎事務的情緒表達,也隨著錄音時一併保留著。

attachments/202402/5593131240.jpg attachments/202402/1327781194.jpg


      因此,若能貼身客製一個專屬AI服務(小秘書)或數位分身,為己也為人,只要在隱私曝光風險或是付費可承擔的條件下,我會期待。小秘書,提醒你接下來正要做的事,給你一些提示,也為未來可能再到哪裡的時間和人際互動上,預做安排,甚至代你發聲。
同時,全世界人類歷來與當前的偏向與趨勢,也能啟抵瞬達、集智聚力為你專屬客製!

2023我的實質發展,以十職八展為例

      在部落格裡有著「2022隨想回顧」,從自己的3個問題出發:我是誰、現在如何、未來要去哪?快速回顧盤點自己的2022。    

      那2023呢?早上寫著出國看八展的經歷,檢視自己也有著多元發展;另外盤點一年來協助見學的職務,也差不多十個,就想成2023我的實質發展,以十職八展為例了。

      從角色身份來看,缺了博士生身分,辭去擔任台藝大通識中心講師,仍接續2022,擔任新北市國小資訊教育團研究員、智慧學習輔導小組諮詢委員,以及教育部大市集與媒體影音兩個網站諮詢委員。

      2023加上教育部教育網站諮詢委員、數位機會中心訪視、5G 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輔導委員與研習講師、數位學習精進計畫A2講師、數位教材產品、教材開發審查委員。

      一年下來見學成長許多,也容易在看展時帶著這樣「偽辦公」的心態逛學玩想,所以也有這樣自己的八展:

1、自詡為ET趣味人,而且是超資深博士前研究員等級,哈哈!
2、An AI TW(12 ),讓世界看見台灣3C數位學習大國願景
3、看通教育科技發展與創新擴散同軸多軌、相對不等速的盈餘契機
4、看熱鬧也看門道學習專業策展,提供業者夥伴產品加值、數位轉型建言
5、各國教育科技政策面向與產官學研媒「行動者網絡」營運
6、從智慧城市規模看智慧教育,學子升學壓力與世界競爭
7、多元文化中教育政策多樣性與包容力
8、藉科技共通機制跨學地方創生與百歲人生

attachments/202401/2591154981.jpg attachments/202401/5597681388.jpg

attachments/202401/6152045368.jpg attachments/202401/6149869667.jpg

科玩玩腦,Letmestayforaplay!

      「量子思考:跳脫常識,在沒有答案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路」作者村上憲郎提到:必須具備「不好玩就不是工作」的感覺。
      隨著ICT 與AI 的深化,人們看待工作的方式逐漸改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時帶著「玩心」。
attachments/202307/0540518172.jpg
      孩子們天生好奇愛玩,我也愛玩科學玩具,這次的夏日研究主題之一,就是「從玩具體驗人生」.....,呵呵,沒那麼嚴肅啦,不過,玩的過程中,一定需要動手動腦動嘴動腳,在「重心、平衡、轉動、彈性、適力、蓄能」中,體驗「好奇、神奇、精奇、傳奇」各階段的玩腦成長,這次先玩品美版。
      準備好,出發!Letmestayforaplay!簡報分享
 
attachments/202307/3519045923.jpg
 

attachments/202307/8598700850.jpg attachments/202307/0744180721.jpg

2022隨想回顧

      我想從自我為中心(因為要感謝的貴人太多)的3個問題出發:我是誰、現在如何、未來要去哪?快速回顧盤點自己的2022。     
我是誰
      從角色身份來看,擔任台藝大通識中心講師,在兩個學期上課中,都新遇科技暴走而機動變更課程:元宇宙與AI。而12月也有機會在中教大上一個月的凱比於特教應用,讓我教學相長很多。
擔任新北市國小資訊教育團研究員,教育部大市集與媒體影音兩個網站資訊委員。
參與米倉國小百年校慶,李梅樹120教育展,讓我對於混合實境、物聯網與機器人應用,陪伴老師學生們數位說故事、策展與虛擬旅遊,有了更完整的實虛整合運用經歷。現在看5G新興科技計畫,更加期待多元精彩。

大學塾長在哪裡?
      全年完整二地居,在德音國小跟高雄總圖兩端生活,今年也躬逢台灣文博會與設計展都在高雄辦理。
      相對的,大學塾部落格主機經歷14年宣告壽終正寢的硬體毀壞,也是一個不同的體驗。而360照片群受到幾項比賽青睞使用,這篇的瀏覽次數應該大於全年所有部落格文章的瀏覽總數。

      我也沉浸一年在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裡,謹守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份際,也認真督其治與共襄盛舉。我提出一個台灣數位學習3C的構想,2023好好認真規劃。

      今年沒有移動出國,倒是動了參加選戰的念頭,不過意涵不同。今年有緣地獲允許入班觀課,有別於近來多為研習分享,是很特別的見學成長時光。此外,年末「突然」有了三個新職務機會可選擇,隨緣就好。

      今年受訪元宇宙與凱比的機器人的廣播、網路電視採訪。在高雄資訊園遊會、台北教育科技展各有一場演講。

      當然,還有延宕了3年終於寫好的照片一百種網路主題探究應用,新年度繼續玩真的。

      最後,促成我寫這篇回顧的其實關於兩份博士論文。一份是自己寫的,年末還在掙扎著她的存亡;而另外一份,昨天驚喜見證完成了,是自己貢獻其中當個案之一的敘事,看著「被描繪」的自己,很奇妙的感覺,也想念好友與林奇賢老師。

      醬,早睡早起,明天就是明年,路易莎早餐見。

 attachments/202212/4254108612.jpg

Model 的接地氣Model (早餐玩想說)

      許多原理、模型(Modle)的實證或是專案要有效推動,一定都先需要經過 Model接地氣:參考典範、模範先例,還有真正實務操作階段的指引建言。

      我以MODEL這5個字母各3個單字概念來推進:

M,心裡有動機有感想,如何操弄成為一個個人或團隊、甚政策方面的提案跟運動。motivation, manipulation,motion
O,經由選擇合適的人事時地物進行操作跟執行,迭代演進找到合宜、適應的營運方式。optional,operation, optimistic
D,了解實際上的現場,必然是多樣性的、有個別差異的,我們力求一個最大總體的擴散效果。diversity, differentiate, diffusion
E,當然,以終為始,強調做法與投入的心力是否有效率、有效益,也真的有效果!effort,efficient, effectiveness
L,效果是關於哪些方面呢?關於生活、學習與生命。Learning,living,Life

      這是一個槓桿的、數位的、科技的,跟人際的時間經營。Leverage, digital,many,Time to cash.

attachments/202301/3342510961.jpg

attachments/202301/0673341430.jpg

關於Why & How的「怨念厭世、願戀驗試」

上次的「怨念厭世、願戀驗試 」,今天早上好好畫想來寫一番。
attachments/202212/1295615547.jpg
      上週三上午過馬路時想著:「為什麼」可以從APP知道公車快到站了?這是藉著科技增添便利性的思考開始。
若是直接看標準答案,就沒有好奇心驅使的探索開展機會,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查找探詢一番而有結論,再來找正確答案比較,驗證自己是否想得完整。
     而在公車上寫FB時,多了幾個「同音字」玩想,卻有了以下的體悟:
1、原來,問為什麼?容易有怨念厭世感
2、 問能如何?發起了願戀驗試心
3、如何能從WTFxxx到What the Flow ,順轉瞬達,持續養心修煉精進!
Ans1、當你想到問「為什麼」,通常是自己內在反應:
a.你對某些事情看不過去,
b.遭遇到一些狀況,自己想躲避,或者還沒準備好。
c.對一些事物進展感到不耐煩,
d.有更多是「比較」,他有我沒有,或者是誰有誰沒有,的相對落差,讓你感到憤怒、厭世。
這樣的內心自問,一來可能接受,就過去了、不在乎(積累無力感)。二來真的在乎而有魄力、想行動,這時就是好的。
      不過,「為什麼」當然也能產生正向威力。例如,我們觀摩、觀察與觀想事務後,知其妙而進一步玩想,也可能藉由演講、閱讀、引導思考「為什麼」,就能鼓勵大家能想、敢想而真的發起行動。
Ans2、相對地輕鬆看,你可能自問「如何」:這怎麼可以這樣(How it can be…)、我可以怎樣(How can I….)。這樣想通常出自於剛才觀察中的好奇跟批判思考、創造思考之後,你真的也進一步認真、玩真的就從怨念轉成願戀了。
3、煩心的事就忘了吧~

attachments/202212/2594020756.jpg attachments/202212/4744927135.jpg

 
 

塾長圓、極「三面七喜」

      自己再玩字擠冒險:在寫了大學塾「頭七」之後,甘冒不韙,也想了塾長我自己的「圓極七喜」。
      大學塾硬碟毀損期間,我處在這樣「記得有寫過卻知道找不回」狀態,時不時深潛腦海探尋、縫補,反倒有了新領悟,是「再聚融、新統合」的那種。而今,大學塾完整復原了,多的則是山水再相逢的另眼盈餘相望。除了無限感恩國全老師與景隆組長協助,也值得好好再次「敬自己」。

 attachments/202210/2133602654.jpg

   


      我藉課綱三面ABC素養,也檢視自己的素養:圓、極「三面七喜」。
      課綱三面九項:
A、自主行動:「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B1 符號通用語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我的圓、極「三面七喜」:
圓:原元圓援源緣,因戀舊而練就。
極:極集即擊及吉,藉曾經臻成精。
A、自主行動「心之技、技之心 」,為師之道:統合統合心智,確保教學有效、創新擴散。
B、溝通互動「玩轉智慧造境 」,為師支道:學習學習革命,學習網絡、策略規劃、物務悟全聯。
C、社會參與「TW3CAIRC 」,為師織道:營造營造幸福,數位轉型與躍升、願景熱情啟抵。
      我將「心之技」全文檢索大學塾得到多篇,2002年寫在台北縣教育電子報這篇先從自主行動「心之技、技之心」(big5、utf8編碼問題),是我教學設計與科技運用之起心動念:
      教學是一門專業、一門藝術,稱之為心之技。讓受教者的心,如何在學習時與後能更豐盛、更成熟。老師在取得教師資格後,還要學會各種教學方法、教學輔助媒介,在多年教學生涯中,逐步積累出個人的教學特長與風格。
      科技改變全人類的生活方式,但不會改變太多教育的原貌。技之心,分享科技工具的使用心得:每個科技設備都有其特殊用途與功能,協助解決各種問題的處理。每個工具的角色與各功能之間,都能如線材般串接起來,結合於教學活動,發揮輔助成效。不限您創意的組合設計來發揮教學藝術,串接起學習的豐盛與樂趣。
      用生命豐盛他人的生命,是每位教師願意獻身教育的初衷,此時又有十五萬位專業教師和數位系統的扶持助力,教育的愛才是有力的。

      下圖板書寫於49歲生日(2018年),看來真是一路走來、初心不變呢!繼續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210/1505689427.jpg

      半個月前在台中,參觀國立美術館「111年全國美術展」與多項展覽,以及中山堂觀賞極至體能舞蹈團的「空間記憶」演出,美展作品看相片可回憶,但舞蹈表演的畫面,卻仍歷歷在目於腦海裡。本來是藉著觀賞動、靜態展演,好為明天開學的台藝大「生活中的程式設計」準備,今晚先整理「空間記憶」舞蹈演出給我的啟發:在有限空間裡的無限記憶延展。
      想看舞蹈演出,本來是備課,卻收穫與啟發多多~本來想觀察舞台上是否真的有以前舞蹈系、戲劇系學生們口中的「小黑人」(幫忙道具移動的非演出者),結果發現「空間記憶」,在有限舞台上創造無限空間伸展:來自上下左右的隔板,與舞者穿梭其中的遊走、跳躍、躬體、纏轉、縮身,從單人、雙人到多人交互,詮釋這樣有限空間裡的無限擴延,也激起觀者從眼見開啟心中的記憶空間再交織。
      我對於演出背景以隔板交織展現的建築效應特別有感。本來也想過實虛整合的展演,例如以背投影方式呈現COSPACES的「板塊」運動,可以讓真人演出表現,甚至在動作節奏中搭配出實虛連動的效應。或者想著可能有「輕屏板」,也就是有些隔板其實是螢幕,這樣可展現更多不同畫面效果與展演互動。
      不過,觀舞中真正要佩服的是舞者: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把身體視同骨牌般連動(硬)、章魚八爪交纏(軟),或是在手、腳、頭的可動關節裡,除了由內而外表現(軀體主導),也加上由外而內、甚至由外對外方式(受引動牽連),看起來合理地人、物連接,有時身體還像物品般碰撞、拋出與落下....,我邊看邊想著:上一個畫面都還沒回神,這個動作又精巧接續了....,他們怎麼記得住啊!再加上舞者之間交互呈現的樣態,想必也經歷無數次的演練、互動(應該也有爭執),而能建立默契與全然的信任。
      一個舞台演出,即便之前刻意修練,也仍須在演出當下精準表現,才能引發觀眾們的感受與迴響,尤其能呼應打造出編舞者與舞者合作塑造的新記憶。
      看著舞台上,人,在一個空間之間、人際之間的所有交互,我感受到時間的流竄是不等速的。因為心間的記憶流轉,可能在喚起過往自身回憶,或空間記憶的不同時間跨度,就產生了像影片播放速差的效果,讓我自己上課也想這麼講:這些也都是實體空間、人際交互與個人心間、數位科技的總集成「程式設計」不是嗎?
我看到一種丈量世界的開展,可以像演出中舞者肢體限縮於有限空間裡交纏,亦可能藉由肢體伸展而拉開了觀眾眼底心裡的無限大空間,這是我們共同交織的「空間記憶」。

 attachments/202209/4691328191.jpg

 attachments/202209/9049522812.jpg

標籤: VR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