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認真拼貼一次School2.0圖像

       再一個週三 ,博班還未開學,重看多年前介紹過的School2.0介紹說明 ,裡頭的人物對話與場景、科技網絡,可都自然地貼近現今無所不在(ubiquitous)學習的氛圍喔!用來規劃自然探索、發想平板電腦、行動學習應用也很有意思。索性把整張圖貼個標記來細看。以下輔以圖說:

1.事在人為,有人才有事,有事必有人的當事人中心提問

attachments/201109/8915181851.jpg attachments/201109/5096265949.jpg attachments/201109/1414111396.jpg

attachments/201109/4162649853.jpg

2.各面向開展『學習環境

attachments/201109/8829077671.jpg attachments/201109/8892142437.jpg attachments/201109/1432378184.jpg

3.策略規劃、科技基礎建置

attachments/201109/6298841757.jpg attachments/201109/8334601824.jpg attachments/201109/1764848282.jpg

5、6各種人際組合與活動

attachments/201109/9827906163.jpg attachments/201109/1971252158.jpg

attachments/201109/7607048549.jpg attachments/201109/9472172889.jpg

7戶外連線裝置

attachments/201109/8991799282.jpg attachments/201109/6103155983.jpg

8、9這個圖像不只一個學校喔!

attachments/201109/4722833268.jpg attachments/201109/6608295013.jpg

10、11戶外教學與學區辦公室

 

attachments/201109/1436609697.jpg attachments/201109/5966663780.jpg

12 戶外連線示意

attachments/201109/8185247807.jpg attachments/201109/3627171603.jpg

13、14家長、圖書館與媒體資源中心

attachments/201109/5049326652.jpg attachments/201109/0368023013.jpg

15~18 我喜歡這種『掀屋頂』看的感覺~有教室、有專業對話,真真實實的教育現場之精彩豐盛啊!

attachments/201109/4006757843.jpg attachments/201109/6009564558.jpg

attachments/201109/9623393262.jpg attachments/201109/9039715599.jpg

心情沈重地看eSchoolnews6月號

      今天結業式,暑假開始。六月以來,看eSchoolnews6月號,心情卻頗沈重。這份電子期刊資源,該是最能呈現美國最新ICT應用於教育現場的媒體之一了,圖文與超連並茂的數十頁,內容多元豐富。

      自己感覺沈重的原因是:相對於我看此期的當前,我們國家的教育『現況』,重點卻在對於12年國教推動,學生會考計分與分發學校的關係,以及規範老師的上班下班與手機開關機時間。這驅使我進而細看『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卻在其中看到:
拾捌、提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教育方案的具體措施~2-1-1   委託進行資訊科技於國民中小學單獨設科之可行性研究。

      看到這項,讓自己心沈更深….。報告書前文提到各國規劃ICT應用於教育的大規劃,且強調對於教育的重要性,竟然對於『課程』規劃的重要與迫切性,在這份教育到告書中,還是在『委託進行可行性研究』???我更懷疑這十多年來國家推動的各項資訊教育業務是虛幻的嗎?
      我承認有些動氣。只好提醒自己:你還蠻有『潛力』的,來句超長白痴造句~『』潛下去、閉氣久點、浮上來時又有新視野,壞心情就一點也不『』要了!先把eSchoolnews6月號文章的標題呈現,讓我們勾勒一份教育現場的圖像,我把目錄重新分層級加以整理,依序為教育目標、學生、教師、學校、方案、政府、企業(您可以直接將標題Google一下,就可以看到原文了。):

涵蓋多元智慧的教育目標,從大腦的成像研究證實,閱讀很重要,藝術與運動整合於教學也應受重視,還有公民素養:
*Report calls for more arts integration in schools
*Research reveals why reading is so critical
*‘Physically active learning’ sharpens concentration
*U.S. students fare poorly in civics understanding

學生自己帶設備到學校、iPad的教學效益
*‘Bring your own device’ catching on in schools
iPad提升學業成績、成為幼兒蠟筆
*Some schools see rising scores with iPads

*iPads take place next to crayons in kindergarten

學生資訊應用

*Project uses video technology to curb child obesity
*Roommate charged with hate crime in webcam case

老師的科技使用度提昇

*Survey highlights growth in teachers’ ed-tech use
老師對LMS於K12應用之重視日增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As more schools adopt a mix of face-to-face and online learning, the need for an LMS in K-12 schools is growing.  
IT業務委外效益分析

*IT outsourcing: Does it make sense for your schools?

活用資料分析以提昇學習成就
*Turning data into achievement:How some schools have taken this critical next step.
新的行動裝置讓教育者有更多掌控力
*New mobile devices to give educators more control

網路教學應用:

40種不同的混成學習實例

*Report cites 40 diverse blended-learning examples
六步驟發展線上暑期學校

*Six steps to a successful online summer school.
線上教學的安全考量

*Study reveals disconnect in online safety instruction
網路虛擬高中

*Military snubbing cyber-school grads
*For some schools, speech therapy is moving online
政府對經費的承諾與政策聚焦 

*Stakeholders rip EETT’s demise
*Maine leads once again with Common Core pilot
企業(家)贊助教育經費與科技研發
*Gates gives $20M for Common Core curriculum
*Intel unveils revolutionary computer chip design
*3-D printers give engineering classes a boost

      每篇都還另有相關訊息(可能是教育資源連、研究單位或廣告)可供持續探索,也有許多讀者回饋的對話,很像我們的教師社群之間的對話。甚至,對於『網路霸凌』的關注,也與我們相似呢!

      再過幾天,應該就會收到七月份的了,這回要好好認真『即時整理』,而不要拖到月底才心情沈重!另外也想再把美國的NETP『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0 ~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好好分析一番~我深信科技無國界,可以扭轉教育與學習的科技槓桿力,在每個老師心中與手上!


北縣教育博覽會~Let the conversation begin!

    這是兩份資料的集結:

      『2010臺北縣教育博覽會 』,將於本週六(11日)到下週日(19日)在板橋火車站地下一樓舉辦,以「預見新北市,構築心學校」為主題,虛擬一所新北市學校,展現北縣教育特色與成果,讓學童在一天內體驗英速魔法學院、玩具魔法學院、互動式故事屋、樂活運動站等特色課程。 早上看到此新聞時『虛擬學校』讓我眼睛一亮,以為是網路混成的創新學校(要超越k12和moodle的喔!),後來才發現不是啦!沒關係,從全國教育會議結束那時,把自己以前的『願景領導返璞行、策略規劃e全通、連心攜手迎變革、創新活化全歸真 』再做番調整與詮釋,趁這回可以再加把勁!

      而『Let the conversation begin!』,是在創新教育者(The Innovative Educator) 網站找到的:針對學區、學校內的相關成員提供便利參考的指引、活動單。全篇分有十大主題如下:

I. Give One, Get One
    This opening activity provides participant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while exploring ways that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instructional program can enhance learning for all students.
2. Technology Shared Language Activity
    This activity provides participants with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shared vocabulary necessary to meaning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technology visioning and planning activities.
3. Introduction to School 2.0 Map
    It is important that participants become very familiar with the School 2.0 map. This activit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participants to explore the map in depth, reflect on the interdependent components and discover new ideas and practices.
4. People Wheel Activity
    Assuming that the ultimate goal of stakeholders in School 2.0 is to desig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hool” that ultimately prepares student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is activit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ll participants to understand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ifferent stakeholder groups in a school community.
5. Process Area
    Now that the specific needs and roles of each stakeholder have been established, participants will identify ways technology can enable stakeholders to address the identified needs.
6. TechTacks Activity
    This activity provides participa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previous activities to create a technology equipped 21st century classroom.
7. Technology Visioning Process
    This visioning activity provides participants an opportunity to efficiently draft a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vision for their district or school.
8. Give One, Get One for Technology Administrators and Principals
    This activity sets the stage for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s, Directors of Technology, Principals, Lead Technology Specialists, and Central Officeb Instructional and Support Staff to participate in writing a vision statement for their district.
9. Challenge Scenarios
    This activit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groups to focus on and respond to some common technology challenges faced by school staff and communities, and central office and school-based administrators.
10.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Strategic Technology Plan: This activity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technology planning process. It allows participants to gain the information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necessary to begin their own process for developing their strategic technology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lan: After completing the creation of the Strategic Technology Plan, use this activity to develop an implementation plan that supports the previously-developed technology vision and sets their strategic plan in motion.

      對於整合科技的教育願景、策略規劃提供可行的行動方針與相關表單,值得好好整理呢!

      翻看以前的電子報,在2005年初曾在北縣辦過『全國教育博覽會』喔!~讓每個自己都幫人成功! 原來,我的小確幸感是在這兒ㄚ~『讓每個孩子發自真心的微笑,是我感覺幸福的依靠;拍到那世上最美的嘴角曲線,就是我最無價的財寶! 』,我相信,這也是每位老師、家長的真心想望吧!

打造School2.0之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這是參加由資策會舉辦的「學習2.0共創智慧飆點子 」全民創意提案徵文活動,我提出『打造School2.0之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想法,獲得佳作,感謝評審提出的建議,讓我又學習許多新發想卻更貼實呢!還有許多好作品可以觀摩與學習喔!請看這裡 。以下是我的全文(pdf下載 ),相關想法都是從以往部落格文章再整理起來的:

需求背景
      當今網路資源豐富,上網環境已達無所不在之境,國家投資於中小學教育現場的ICT網路、硬體環境也已妥善,同時更關注師生ICT之素養與應用。若能貼近既有的教育脈絡,藉著web2.0與開放精神(包含Open Source與Open Content),規劃出School2.0之實體、網路綿密混搭的教學場域,將是應用eLearning 2.0於中小學之最佳體現。

應用情境設計
      當今中小學教育現場,仍不脫『一位教師、數十位學生』之大班式教學模式。如何能夠跨越教室藩籬,讓適時支援進入教室、讓師生得以經營更寬廣的教學時光,ICT之善用,實為重要策略與工具。
      配合教室的實體教學環境與網路教學平台,則能讓共同學校中、相同學習領域與年段的師生,雖仍於各自教室中進行教學,又得以在網路平台上分享、合作與交流。尤其網路非同步的積累效益,可以持續紀錄教學歷程與互動之精彩,又為下一次的『每間教室』之教學提供『所有夥伴』的集體智慧之支持!

attachments/200809/7456035158.jpg

      我們利用Opensource的Xampplite和Moodle,打造一個『可攜式數位學習平台』,其中可先建置學習課程與活動、以及參與成員帳號之各自學習規劃。
      首先,每位老師依任教領域與年段進行分組合作,針對學期之課程大綱與教學計畫進行學習資源彙整與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資源與教材,來自教師自製講義、簡報與數位內容,也廣納國家公部門之數位資源(如數位典藏、社教博識網與六大網等),利用Moodle建置完成具有『完整學習內容與活動之課程包』。


      接著,借助Xampplite(免安裝之綠色軟體版)可於Windows環境下直接啟動即具備Apache+Php+Mysql之功能,將上述已建置完成之Moodle學習平台包含其中。使用者只需將相關檔案複製到個人電腦中,即可方便地啟動Moodle學習平台。一方面可作為平時教師之備課工作環境,也可應用於個別教室中,做為資訊融入教學的班級平台(請參考影音介紹:利用XamppLite再玩Moodle! )。

attachments/200809/9323432591.jpg


 
      若於學校層級應用,就可以善用同學年跨領域之合作機會,例如,學生於資訊課程進行學習領域有關之資訊檢索與整理,或是進行主題式學習、網路合作學習等活動,如此教學系統的實體、網路混搭,最能貼近真實教育系統運作的規劃,也善用網路教學平台,以及web2.0的應用(moodle也內建有wiki、 blog與rss)
    
預期效益
      從實體、數位之學習平台的綿密接合觀點來看,可以從擴散效益、開放內容與服務,以及數位機會公平性等面向呈現效益
      以往建置網路教學平台,動輒需要網管人員協助、建置主機也耗時費事,如今可以快速與深入地導入網路教學應用,在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活動中,即可分工合作與凝聚社群,產出教學實用之數位課程,在擴散推廣的效益方面,具有很高的ROI。
      在數位資源眾多的機會下,我們利用Moodle平台加值包裝出『以學習者為中心,適時適量整合之學習內容與活動課程包』,也善用開放內容、公部門數位資源、以及眾多網友貢獻於網路上的智慧與專業。藉此規劃,真正為學習當下提供有用與即時之學習服務。
      此外,elearning2.0不只強調web2.0工具與觀念之善用,更有著提醒學習者開放心胸與自助助人的機會(Open Mind),利用包含Open Source與Open Content,每個人(包含老師與學生)不僅能為自己的學習進行規劃與自主進行,同時,又能幫助自己與他人建立組織、社群、建立參與領域的數位學習知識庫,而進化成為elearning 之Open Service,期能縮短數位落差,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與服務。配合當今教育部之『數位機會中心』與『國民電腦』計畫,本方案之設計,相信更能促成所有教育價值鏈之愈加密合與流暢運作。

      以下為評審評語,感謝感謝

  • 實體教學與網路教學混合使用的方式,是符合現在學校環境與教學需求的適當作法;透過各科教師依據年級的差異而編組,分別發展教材,此一充分運用學 校教師專業的方式,可以提升教材的豐富性與完整度,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能夠擴增學生理解統合各學科知識的可能與重要。所用平台可以符學習之需。
  • 在國高中教學仍受升學強烈影響下,宜思索適合推行之年級。至於學習成效欲評估成本效益,則仍待探索。
  • 本文運用Open Source 的Xampplite 和 Moodle 構建學習平台,為不錯的Idea。為達成廣大愛好者共同分享,可進一步探究搭建價值鏈之相關技術。

ICT之策略規劃與系統層級運作思維

      我利用PPT來呈現,希望呈現出活絡的運作系統,以助大家『各司其職、善所長』,拍寫,用說的比較快....解說swf下載 (記得按下一步按鈕喔!)

attachments/200804/6313416001.jpg attachments/200804/6786555736.jpg

*教育局與教研中心:

精進教學、課程計畫、教師研習
ICT專案、校務行政、教學資源萬花筒

*領域與資訊輔導團隊:

知識管理、專業對話、資源分享
網絡連通、擴散速度、混成模式

*校本行政教學與社群:

課程實踐、教學歷程、綿密支持

帳密權責、校網穩定、即時通透
 

教師教學當下的教室與學生們所創造之時間積累價值: 

教師專業發展→實踐→省思
多元學習與即時檢測、補救
系統(人、數位、實體)永續營運

標籤: tpc96ict

       徐新逸教授(我的碩士指導教授)的『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 』,提出12項校本運作的ICT支持教學策略,提供大家參考:

(1) 建立正確觀念

(2) 校長領導

(3)建立校資訊科技委員會或資訊小組

(4) 訂定學校資訊融入教學計畫書

(5)行政配套措施

(6)尋求部資源

(7)系統化的專業發展

(8)建立老師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9) 推廣成功經驗

(10)資源公平分配

(11) 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提供即時的技術支援

(12) 實施評鑑

       黃俊偉組長(我的同學)再研究相關檢視指標,分別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與推動策略兩大類及各分項: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

願景理念      
1.學校已經明確提出學校發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願景。

2.學校確實達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願景與目標。


課程架構
1.學校已選擇特定課程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例如:國小六年級數學、學校本位課程等)。
2.學校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案有持續檢討與改進的記錄。

行政支援
1.校長具備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正確觀念。
2.校長對校內行政支持與資源分配調配得宜。
3.校長參與資訊小組的會議。
4.校長參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專業發展課程。(例如:種子學校培訓)
5.學校資訊小組的組成份子包含:校長、行政人員、資訊科技專業人員、具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經驗的教師代表、「學年」與「領域」教師代表。
6.學校資訊小組有明確的團隊分工與職責。
7.學校資訊小組每次開會均有開會記錄(與會人、討論題綱、結論)。
8.學校資訊小組有固定開會時間(例如:一個月一次)。
9.學校有技術值班人員,可提供校內教師即時的技術支援。
10.學校資訊設備的規劃能夠切合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需求。
11.學校有完善的器材借用管理辦法。
12.學校在各學習領域或年級配有基本器材設備。
13.學校的資訊器材設備都附有簡易的工作輔助表(使用流程說明書)。
14.學校器材借用記錄顯示借用器材者不會集中在少數教師。
15.教師可以在網路上查詢、預約、借用學校器材。
16.教師已參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正確觀念」的專業發展課程(例如:資訊科技是配合教學的工具)。
17.教師已參與「多媒體輔助教學之教學設計」的專業發展課程(如: 教學設計模式、不同學習領域所適用的教學策略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策略)。
18.教師已參與「學習領域的專業知識」的專業發展課程(如: 社會、數學、語文等)。
19.教師已參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行動研究方法與實例」的專業發展課程。
20.教師已參與「資訊軟體應用課程」的專業發展課程(如:Word、Front Page等)。
21.學校已經設有鼓勵研發與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措施。
22.學校有針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進行合理的人力調配措施。
23.為了促進老師間合作及有足夠時間準備教材,學校能調整上課時數及工作時間。
24.學校在校內舉辦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向其他教師推廣成功經驗。
25.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會記錄教學流程(諮請其他教師進行觀察、錄影與拍照),以建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
26.學校舉辦教學觀摩,向其他教師推廣成功經驗。

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設計
1.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有確實考量:使用某些資訊科技,學生所需要的先備知能。
2.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有確實考量:教導學生應該具備的技能,所需之課外時間。
3.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有確實考量:學生的基本能力、資訊素養與家中擁有電腦的情況。
4.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有確實考量:資訊科技在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5.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確實有考量:資訊科技(電腦、單槍、實物投影機等)的功能與特性。
6.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確實有考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花費的時間與教學目標要取得平衡。
7.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會考量應用教案的教師具備之資訊素養程度。
8.教師發展完成的教案乃盡量選用學校既有資訊設備與資訊軟體。
9.教師進行教案設計時,確實有考量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地點,以及這些地點的軟硬體對於教師教學的支援程度。
10.教師教學能應用資訊融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
11.教師在課程進行前,會先設計好評量學生作業的標準。
12.教師應用多元評量模式,來評估學生學習成就。
13.若要以資訊科技進行評量,老師會依據學生的資訊能力,設計適當的評量方式,讓學生可以毫無困難的進行評量活動。
14.教師以學生能將資料彙整成為資訊的表現,作為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成就的評鑑方式。
15.教師會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檢視是否能以應用科技來解決現有教學的問題。
16.利用問卷取得學生自我評估的資料,了解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以及資訊科技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

計畫評鑑
1.校長瞭解不同評鑑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以及這些結果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器材使用率的量化資料、教師自省、學生前後測等評鑑方式,有不同評鑑的指標與意義)。
2.學校以教師自省進行評鑑: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屬性,思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適當性。
3.學校以教師自我評估資訊素養的成長程度,評鑑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
4.學校以教師評估「資訊小組」對於其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的助益程度,評鑑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
5.學校以學生資訊科技素養的成長,評鑑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
6.學校將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計畫前與後的情況進行分析與比較(包含:學校內外部資源、硬軟體現況、師生資訊素養等)。
7.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果報告能提供具體的執行說明,如: 時間表、教學範例、現況改善等資料 。
8.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果報告對於「經費運用的情況」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9.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報告對於「校內社群組織的營造方式」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0.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報告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與評鑑方式」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1.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報告對於「校內各領域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2.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報告對於「發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教法的策略」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3.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報告對於「提高教師資訊素養的策略」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4.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果報告對於「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策略」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5.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果報告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跨校合作模式」之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16.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果報告對於「學校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計畫的評鑑方式與評鑑結果」有合理具體的說明。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推動策略: 

 體制
1.學校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計畫有先分析學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例如:學校內外部資源、硬軟體現況、師生資訊素養等)。
2.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組織最好能夠跟學校目前相關的組織做結合。
3.在學校中,建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製作團隊。
4.加強學校團隊間的合作與互動(例:資訊融入小組教師與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互動 、技術人力的支援、 教師彼此之間的研討或共同規劃設計等)。
5.在學校組織中,訂定明確資訊小組的成立辦法。
6.學校「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計劃」內容能被各方所接受(教師、學生、家長)。
7.學校定期接受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之諮詢或指導。
8.學校對「社區參與輔助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有合理具體的規劃。
9.學校有爭取其他學校的設備支援、人力支援。
10.學校爭取社區、廠商或家長支援(例如:學校鄰近電腦公司或大專院校汰舊之電腦設備轉贈)。


11.校長瞭解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需的行政支持與資源分配。
12.校長瞭解教育部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政策。
13.增加校長參訪的機會, 以實際了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與成效。
14.提昇校長和教師溝通的能力。
15.提昇校長找經費的能力。
16.提昇校長資訊技能。
17.提昇校長和家長會溝通的能力 。
18.校長要適時給予教師支持與鼓勵以激勵教師士氣。
19.教師參與「資訊器材或設備(如: 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等)簡易操作及教學應用」之專業發展


課程 (可視融入學科領域之需求再行調整)。
20.學校輔導教師建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長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1.教師設計教案時,會考量是否所有學生都需要學習該項資訊科技的使用技能,或者採用其他配套措施(例如:在各組分配一個資訊能力較優的學生協助其他同學)
22.學校教師與他校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經驗之教師進行教學觀摩或經驗交流。
23.同事相互交流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4.教師記錄每週運用軟硬體的使用率,評鑑其應用資訊科技之習慣養成。
25.學校資訊小組訂有具體工作計畫。
26.教師以學生學習前的前測與總結性評量的後測,來評鑑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效。
27.學校能爭取維護資訊設備的免費人力資源。
28.老師和家長間需要有足夠的溝通管道,使家長認知到資訊科技的重要性,以及資訊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29.學校能爭取外部的採購資訊設備之資金。
30.學校能爭取其他學校的教材資源。
31.學校妥善規劃資訊科技設施的項目、用途、維修等事宜。
32.學校能取得外部的社會教學資源(如: 地方名勝古蹟相關資料、社教機構網路資源、數位博物館、學習加油站、各縣市教育局網路教材資源中心等)。
33.學校鼓勵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果持續進行檢討與改進。

學習生態系統互動式動畫簡介

      School2.0網站這個學習生態系統的互動式動畫檔 ,裡頭還有許多好觀念與創想喔!小小導覽一番:

策略規劃、執行

      針對School2.0圖像文件 中的策略規劃、執行加以介紹(圖中PDF區塊):

attachments/200804/8250319530.jpg
 

 *以績效為主導的行政運作
‧根據資料數據進行目標明確的溝通
‧管理穩定的學生成功計劃
‧監測執行情況和績效
‧挑戰,並提昇職員能力

*領導與合作
‧持續地專業發展
‧為學生成功共同努力
‧不斷地衡量學生學習
‧依個人需要打造合適的教學

*技術支持
‧能力建設是關鍵
‧學生成功需要完備的網路與資訊存取環境
‧監控系統的效能
‧聯結採購與教學目標

*持續改善
‧接軌到嚴格的學習標準
‧保持評估學生精進
‧評估所有程式和系統
‧依數據變動進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