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ARMRVR「工具」比較

      野人獻曝ARMRVR「工具」比較,尚待指正與補全

      個人嗜玩也期許:
1、教師與學生可以自製表現

2、提供豐富資源與模板分享與共編

3、可常續規劃數位說故事、策展與虛擬旅遊

attachments/202301/6529445656.jpg

 attachments/202301/7605889357.jpg

 attachments/202301/2948193547.jpg

標籤: 5G VR AR 360 MR

      連假期間,自己愛玩也正好受託,思考「教育部 112-113 年 5G 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徵件申請」。我看了說明會影片、也造訪對接會現場,加上自己的教學相長經歷,野人獻曝提供建言:針對各圖片畫面、對應申請書大綱與頁數,以下先探討模式一。
表1的 模式一圖,非常重要!好好地區隔活動、主體、客體和流程,因果邏輯開展,都是教與學的新活動形式與機會,可以藉此發想我們在學校裡面可以怎麼進行。
表2,模式一:VR 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執行項目及 KPI,看到KPI先別怕,基本上還是認真玩真的,自然PDCA起來就有了「1-1 環境建置與教師準備、1-2 教學設計與成效評估、1-3 內容建議與競賽參與、1-4 互動交流與成果展現」等工作推進的成果。

attachments/202301/3803716733.jpg attachments/202301/8281190569.jpg

      倒是衡量競爭型計畫與審查方式:
      P6每個縣市10所學校為原則,需要思考審查評分來衡量與突顯自己學校的特色、競爭力。

      資源與支援:

      此時,也先看看現有VR教材(附件 2),有哪些好用、值得發想教學活動,乍看多偏自然領域,因此若能加上學校特色專長教師、結合資訊、藝文、圖書館、雙語、校本課程規劃,可以發揮更好的整合呈現。

attachments/202301/0211051659.jpg attachments/202301/0981352936.jpg attachments/202301/3291311468.jpg


      同時,附錄3有研習規劃,代表有著新的成長機會和共備、校際交流活動參與。

上面想想而已,真的想玩嗎?
      如果看到這裡,覺得還不錯,就真的繼續看申請書要準備什麼喔!

一、基本資料,特別是這裡:
      數位學習推動經驗 》》VR 教學經驗 》》VR 教學實施規劃
      我喜歡這樣的推進:先是數位學習經驗,再到虛擬實境經驗,接著未來課程規劃。
      喜歡的原因是:在生生用平板的新常態下,這學期來,學校是否有了不同的文化形塑?是否還想嘗試打造一個新的原、元宇宙交互環境來支持教學?
      即使可能沒有「VR 教學經驗」,也可以參考YouTube,前幾期學校成果分享,找到合適與好玩的,就可以參考與整合甚至超越,寫呈VR 教學實施規劃。

      接著「課程規劃、教材平台選用、學習效應跟成效」,依循教學設計模式開展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主要突顯所選擇的資源、工具、平台,在教學實施中發揮槓桿效果,從適度引用新型互動介入跟支持機會,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成效。

      同時,這些歷程也都拍照錄影、省思筆記,或藉由問卷跟前後訪談方式,讓老師跟學生的新體驗留下軌跡,未來可校內擴散以及成果交流分享。

attachments/202301/4864657428.jpg attachments/202301/8189079438.jpg

 attachments/202301/5472473218.jpg

標籤: 5G VR AR 360

5G對5G的教育應用想法

      上個月初探「5G教學應用」發想資源 之後,轉眼又過了30天,轉念一想:5G,嚴格說來不算個專有名詞吧?就是行動通訊技術發展到第五代啊!目前我們多以4G的設備與應用為主,進化到5G,實有必要了解他們的不同,推薦參考下兩篇:

【5G科普】只要9張圖,看懂什麼是5G

跟4G不一樣在哪?5G白話文快速看懂技術差異 ,可以參考其中的「行動通訊技術演進史」。

      那麼,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與學習,是否也如此類推地看成進入第幾G(Generation)呢?我想各種區分方法一定很多元,我倒是想了幾個以G字母為首的英文單字對,作為自己探討5G應用於教育的態度與應用想法。

※Goal、Game
      我的目標(Goal)就是探討5G在K12教學上的應用,這也是一個遊戲或競賽(Game),看看軟硬體與雲端服務商推出什麼,而我們在如何設計並導入教學中?

※Ground、Globe
      所有新的科技或政策導入,都需要從現場教室、師生(Ground)的端與情境物的聯網連結開始,導入教育AI運用,串聯全世界(Globe)網絡,才有建構智慧教學情境的機會。也可以說是接地氣,才有玩轉全世界的契機:在地行動,全球思維。可參考「臺灣5G行動計畫」、臺灣5G行動計畫_DIGIWeb.pdf 


※Google、Geek
      就像許多文章推薦,我先自己Google而得,這也是普及介紹大家5G應用的機會,尤其未來有更快、更好的網路教學應用。同時,希望能夠發揮Geek精神,無論是我們自己、科技應用,也一定要引導孩子們設計思考來開創奇妙創新應用,甚至破壞式創新!


※Grace、Gradually
      這是創新擴散、漸進導入的提醒。凡事不必求快,尤其花大錢追新,可以從容優雅地慢慢來,無論是等設備、等內容、等能力養成、觀念提升....,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而在漸進中各方面到位,連結妥適,就真的可以優雅玩賞與應用。呵呵,這裡本來想用Graduation,期待自己加油好畢業,哈哈!

※Good、Great
      有什麼是真的好(Good)嗎?所有教學應用的項目,都以確保教學有效(ASSURE)為首務,適當運用對教與學有助益,就是好的。

      先有再好,再到更好。

      在不久將來的智慧教育場域裡,還能做到即時評核、個別自適的教育理想,才是真正偉大(Great)卻成真的教育願景。

標籤: 5G IoT AI

初探「5G教學應用」發想資源

      行動學習資格考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除了數位轉型,也探玩5G教學應用。

      常看的兩本雜誌,最新期都以5G專題報導:

※遠見雜誌:「台灣飆5G   通訊整合能力╳最佳實驗場域,孕育萬物聯網智慧島

※數位時代:「為未來設計的網路 」,探討5G不純然是速度的躍進而已,它是針對未來所設計的網路。當一般人士還在質疑是否需要5G時,產業界領航者早已身先士卒,積極卡位這場標準還未確立、競爭框架卻已成形的商業大戰,是一個想像力有多大,商業規模就有多大的新戰場。

      加上5G手機廣告推播也愈來愈多,看似我們將迎來5G新時代之餘,是否對於教育現場也將帶來新一波轉變?

      開始探索前,我以這樣的批判預想開始自問:

※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否因應5G而有新項目非達成不可的嗎?現場教師準備、設備普及全方位到位了嗎?
※如果體制調整與心態、文化轉變,快不起來,而且公文簽核經費執行,能追上5G的科技研發與應用速度嗎?
     

      當前教育部正規劃著當時5G頻譜競標金經費的教學應用,期待慎奇甚期。

      我先利用「5G in K-12」查詢,先看5個網站的標題與探討,日後再好好構思與言行。

Fact or Fallacy: The Promise of 5G for K–12 Schools

      事實:5G可以提供更好的連線效能,促成創新教學     
      謬論:一旦5G推出,4G設備將無法工作?5G對人們有害,甚至會傳播新冠病毒?

What is 5G and its Role in Education?      

      提及學校應知道關於5G的五項首務,也探討對於數位落差的影響。

Is K–12 Education Ready for 5G?

      藉由5G教育研究測試,提供K–12學校為5G做準備的建議。

A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K-12 Education Powered By The 5G Era

      5G帶來為個人化學習的幫助:實體空間轉變,提供沉浸式,互動式學習,流暢取用社會服務,適地適人教育應用。

What K-12 leaders should know about 5G technology
      提及5G在物聯網串接起來的新速合作網絡狀態下,資訊與教育管理已超越原本資訊科技與學校圍牆的範圍。

標籤: 5G IoT

AI教育探索:日本篇

      對2020年,你有什麼想像?以日本為例:東京奧運、小學編程義務教育,以及5G落地。這次探索AI教育,我從日本看展、書本的收集,包含兩岸的日文翻譯書來一窺端倪。

機器人=AI嗎?

      常看到有人在談機器人時講到人工智慧,也有可能介紹人工智慧講到後來也談機器人。我的看法是:沒有AI技術的機器人,它的表現乏善可陳;而機器人也是AI展現全方位功能樣貌、扮演邊緣運算中心的最佳載體。

      在日本的展裡,這樣的AI、機器人界限又更模糊了~以人為中心的生活、社會服務,它們無所不在。看了「東京機器人展」,「CEATEC2018 (Combined Exhib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兩展(相片簡報PDF ),從5G落地所展現的樣貌,讓我對IoT、AR、VR、5G、AI、Robot等各領域架構出更完整的連結。

attachments/201901/2579030601.jpg attachments/201901/6966568458.jpg attachments/201901/3090093164.jpg

attachments/201901/2249905840.jpg attachments/201901/6607611060.jpg attachments/201901/6426896960.jpg

attachments/201901/9384876603.jpg attachments/201901/4616816029.jpg attachments/201901/4887075094.jpg


書本收集
      我的第一本關於AI教育書是輝聲去年送我的「給孩子的人工智能圖解」簡中譯本,後來陸續蒐集兩岸翻譯的日文書。

attachments/201901/1881302310.jpg

      原汁原味的日文書對我,看漢字、片假名只能猜個不三不四(有的漢字不是我們看的意思,片假名我始終認不太得),但對其中的圖像表現很是喜愛,加上書名與涉及的領域廣,所以在東京書店裡能看到的大概也掃回來慢慢研究,尤其這本「図解でわかる 14歳から知っておきたいAI」,好感動有這樣讓青少年能一探AI發展全貌、想望與人類共生未來之圖像呈現!

 attachments/201901/1127400882.jpg

attachments/201901/1043832704.jpg attachments/201901/7127112977.jpg

編程與AI教育
      我還沒找到明確的教育政策文件談日本的AI教育,但從「報導:日本小學自2020年起將增設程式設計科目」文章,看見循序漸進的程式教育規劃:日本政府規畫將程式設計納入義務教育,2020年進入小學課程,2021年進入中學,2022年成為高校必修課程。買了些電腦科學的書,包括Micro:bit、scratch,以及相關對於AI的探討,這些兒童、成人的科普式推廣的繪本、著作,都很值得參考。

attachments/201901/9919725945.jpg

      再「循序漸進」忍住,暫不評述喔!

標籤: 5G AI AR VR IO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