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公部門單位導入新興科技

     有機會參與公部門單位導入新興科技的建議會議,整理想法。

    對於科技的概念跟使用方式、相關工具平台,廠商、學界跟案例,需要先做基本瞭解與盤點。   
    再回來思考:我們有多少人力跟時間,將在什麼場域上,對著那些目標對象,提供這些作品、造境,期能夠邁向什麼共同願景呢?   
    是屬於工作中融入運用,還是教育訓練跟推廣,甚至是行銷、社群粉絲活動凝聚?  
    所以,其實要思考的是,這些科技結合我們單位本身具備的相對優勢:原來的常務和場域營運、策略規劃中,加上新興科技將有怎樣的加分效果呢?   
    同時,你可能會有時間人力跟經費,要怎麼簽核?主題的內容也需要專業的腳本設計跟開發,所以你成案之後,也許是標案、或者是徵件方式,還有專案管理的人,要有管控的會議,可能需要一些委員,最重要的就是在過程中,隨時保持討論跟持續迭代精進:以現場模擬演練、使用者回饋調查。最後完成的作品還牽涉到載具的普及性,將會影響這次開發後推廣的CP值。   
    還有,這次專案畢竟只是單元主題,有考慮怎麼樣做到接下去的後續,還有持續開發而更完整呢?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面向。  
    後記隨想:如果也當作是台藝大孩子們的專案,我覺得這些就說得通,因為他們真能做到實虛整合、動靜態展演組合呈現。

 attachments/202203/4529572709.jpg

標籤: AR VR Robot IoT AI

重行動之AIRC:5A全方位支持師生教與學

      自己的寒假重行動期許:貫連廿年來「物生心靈」、「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圓援源緣」的不變初衷,這樣從學習網絡(大腦、社會、知識、科技) →智慧造境(3D 、3R 、3T)→AIRC,近可流暢運轉,今天補全AIRC:以校本觀點規劃教學資源中心(IRC)創新營運模式 ,善用5G網絡支持智慧造境及營運,設計5A機會:Anytime、Anywhere、Anyone、Anydevice、Anything,全方位支持師生教與學:從每一個細節到整體,從整體到每一個細節(吳軍 智能時代 )。

      對於「IRC」:教學資源中心與知識管理,初探也快14年 ,還翻找到18年前受訪的紀錄 。再回顧一下教學資源中心的功能:

一、提供課程諮詢的服務
      媒體專家主動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與老師一起設計教學策略,安排適宜的教學活動、學習作業和評量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並整合教學資源於教學活動中,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提供教材媒體資源的服務
      媒體專家向校內或校外多方徵集、選擇和購置多元化的資源,以符合師生教學或個別的需要。
三、提供教學的服務
      媒體專家教導師生有關現代資訊科技的新知,推廣檢索、利用和創造資源的知能,使師生成為資訊的識讀者。
四、提供教材設計與製作的服務
      媒體專家協助師生設計、修改和製作所需要的教學資源。
五、營造終身學習社群
      結合學校與社區,營造終身學習社會的理念,教學資源中心應提供給學校師生及社區人士每一個人成為終身學習者的服務。


      幾個月來,我也多次到台北市南湖國小打擾李官岷學長,他正是全國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國小正式編制「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喔!這次的想法承自他的啟發,有關未來創新營運想望,還會持續與學長多加學習!

      ICR加了個A,主要來自5G的想望:Anytime、Anywhere、Anyone、Anydevice、Anything,都促成了更大量、更快速與多向度的連結,若能為師生教學提供網絡與智慧造境,每個A都可以發揮功能!此外,我也把AI、AIR、RC埋設在AIRC一起:AI~人工智慧資源中心,AIR:人工機器人連結,RC:研發社群。

      5個A之中,智慧造境已探索「AnywhereAnydeviceAnything」,而Anyone,就是動態建立這樣的支持系統:每個人自我增能、增加生產力,也能助人連結與造境,形成永續營運的智慧學習網絡。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我們學習、互動與服務的對象。

      這樣的時光(Anytime),正是人們在某地所提供某些設備跟環境(包含人群互動)下,節省教師備課時間,共同交流,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協作學習。還可以整合外部資源與支援,遠端設定、遙控或者與人遠距同步或非同步互動。這樣的情境支持每個人當下當責都有任務、都有驅動,更獲得沉浸的支持與領悟。

      藉ICT(資通訊科技)的相對優勢,與創新時間槓桿效益,加上人心、力的持續積累與成長,從親師生個人到校本,再到縣市和全國與世界,讓教學受到支持、知識管理積累智慧,進而促成個人數位躍升與組織轉型。

attachments/202103/1957236169.jpg attachments/202103/1506000413.jpg

校長室裡的凱比

      機器人在校園裡的各個角落,該都有適合扮演的角色、任務與功能表現,趁開學首日,一個個來介紹,從校長室開始。

      基於常有機會進許多校長室的經驗交流,尤其去年10月底和樹林國小陳玄謀校長的對話,開始思考凱比可能在校長室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記得那次我們坐在沙發區旁觀校長的辦公區,聊及如果有同事、校外人士(通常有先約,校長不在的機率低)或小朋友來訪但校長不在,凱比可以做什麼呢?他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看到凱比、進一步互動呢?

      我先發想:來到校長室找校長,當事人各有目的、事務種類,可以先依平時校長的因應方式,沒遇到校長的話該如何應對、可如何改變呢?

      首先我以秘書的概念,主要利用語音動作表現:「校長現在不在,是否把你的東西留下、留下聯絡方式,或者否由我這個秘書幫忙處理呢?」當然,本來就有祕書的校長室,凱比也可以當秘書的秘書喔!凱比具有視訊鏡頭,可以遠端傳送訊息通知校長有人進入校長室,開啟即時對話。或者凱比提供選單、問答,或者是引導他們把東西放在特定地方,也可以看看凱比的表演,希望把沒找到校長的可惜,轉化得更有意思些。配合電腦、桌上擺設、螢幕,或者到訪者自備載具,都可以進一步設計和凱比的互動。

      當然,若是校長本來就在,可以讓凱比為來賓們介紹學校相關特色,結合這樣導入新興科技於治校經營,相信頗能吸睛。弱與同事開會,凱比可以當主持人(司儀)或幫忙會議記錄,或者扮演遠端顧問同步視訊。

      平時常有小朋友們會來找校長提問,或者跟校長合照、進行活動。校長可以把凱比設計各種角色的數位分身,適時地在校園裡帶著它與師生們互動,一定很有意思!這個時候,增加了我們觀察孩子與機器人互動的樣貌,進而思考更多教學應用的可能狀況。

      不過,校長要能漸漸「放下」....,凱比可能比你更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可能更愛和機器人互動。不過,你也可以與凱比合作進行更好陪伴孩子之規劃,加上可能教室裡也有凱比,更能設計巧妙的應用,例如在學生還沒回到教室前,就把相關的資訊派送給老師或凱比,進行接續活動。

attachments/202102/8248557110.jpg

 attachments/202102/9350172543.jpg

標籤: AI kebbi Robot RIE

想幫凱比改頭換面嗎?

      跨年開箱組裝凱比本體之後,了解其「外形、機構跟電控」的關聯,在開始思考「程式、通訊與AI」的同時,我想看到的是:若有自由彈性的機會,可以怎樣開放組合來控制機器人呢?

attachments/202101/2244486333.jpg attachments/202101/2742642523.jpg


      許願想望一番。我把自己手邊的盤點一番也方便思考,先畫了一張圖,還想持續整理出層級、規格與連接頭緒。我以常見的主機板、作業系統經驗來看,可能從Linux、Windows、IOS、Android、Chrome,若可以成為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 或與其連接應用,預設應該沒問題。

attachments/202101/3534306869.jpg attachments/202101/0666555657.jpg attachments/202101/4709257881.jpg

      或者,利用一個或一組微控制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依我印象中出現在學校教學應用的順序,例如Arduino、micro:bit 、Web:bit 、Halocode、Linkit 7697....等,結合擴展板與周邊感測器,可能在機器人身上,也與環境中的邊緣運算中心連結,利用無線網路跟藍芽進行通訊,還有些獨立可上網的鏡頭模組也可以整合運用。

PS:Halocode正好不在家,先印一張替代,另外還有NVIDIA 的Jetson nano我還沒玩(買)過。

attachments/202101/2196351614.jpg

標籤: AI kebbi Robot RIE

      本篇整理有關永續發展目標(SDGs)、日本社會5.0(Society 5.0)資料圖文框架,提供統整跨域、課程研發與新興科技關聯應用之參考。

※永續發展目標(SDGs)

      2015年,聯合國發布《我們共同的未來:2030永續發展方針》,提出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Social Developement Goals)以及 169 項細項,作為 2030 年以前發展指標。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個好問題「臺灣如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attachments/202101/4191179056.jpg attachments/202101/6941898808.jpg

      一下子17個項目很多,大概分類的方式我找到兩個:
1、D+5P分類 (D:整體Dignity尊嚴、5P:社會People人群、經濟Prosperity繁榮、環境Planet星球、治理Peace和平、執行Partnership夥伴)
2、社會進步、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

attachments/202101/2631371889.jpg attachments/202101/9319426432.jpg


      教育部也結合新課綱將推動聯合國SDGs,出版「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手冊-臺灣指南(PDF)」,期藉此幫助學校瞭解國際各項重大議題,並回應到課程發展與設計,讓學生瞭解國際永續發展脈絡,並發展能夠應變未來世代各項課題的素養及技能。因此,雖然世界共同議題目標(SDGs)遠大,我們可藉由國家課綱跟議題來聚焦,提供老師與學校有好的出發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17個向度,跟我們108課綱的19項議題做結合,可參考上述手冊中的圖像。

attachments/202101/9113350439.jpg attachments/202101/4226179812.jpg

      換句話說,只要在課綱裡面看到議題可以結合,老師可以在教學上,以校本課程為例,從班級經營、跨領域主題跟教科書版本來組合,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共同面對這些全地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探尋解決方案。
      另外,以新北市為例,「新北市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檢視報告 」(Voluntary Local Review, VLR) ,是國際城市繼美國紐約市之後,第1個公布自願性地方永續發展報告的臺灣城市,文化局教育局也投入資源與經營可參考。

attachments/202101/1796215543.jpg attachments/202101/1015205185.jpg

      還有書:「SDGs:我們想要的未來:17項永續發展目標&國際實踐範例」,以及「孩子們的福爾摩沙桌遊」,另外在公益交流站SDGs 專欄 ,持續有新文章可供參考。

attachments/202101/2287438970.jpg attachments/202101/5016192747.jpg attachments/202101/6197453246.jpg

※日本社會5.0(Society 5.0)

      我在2018到日本參觀CEATEC (Combined Exhib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展覽時,拿到一本「Society 5.0」手冊就感到好奇,日本內閣府也有介紹。接著參考遠見報導「日本社會5.0~越洋直擊 展望2030年超智能革命!」,2016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度對全世界宣布未來願景,提出2030年「社會5.0」。在以人為本的思惟下,建立串聯AI、機器人、物聯網等科技的超智能社會,藉此重返經濟強權地位。還有這篇「日本實現超智慧社會(社會5.0)之科技創新策略」,介紹也很詳實:透過深化科技創新與社會的連結,同步解決產業競爭力和社會課題,打造世界領先的超智慧社會(社會5.0)。

attachments/202101/1323853462.jpg attachments/202101/9630966019.jpg attachments/202101/9621238220.jpg

      之後,我再用SDGs & Society5.0查找,就看到「Society 5.0 for SDGs」這張讓人驚艷的圖!從國家政策到企業戰略,善用科技與相關當事人的集智聚力,為每個議題提出科技解方參考,是一份為了美好未來的努力之策略規劃願景與藍圖!

 attachments/202101/2023003137.jpg

      上次在世貿演講「從 SDGs 前瞻智慧教與學」,我提及:

      如果說SDGs是全世界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我相信連國家政策都會把他當作競賽。日本社會5.0的概念,認為人類都要幸福生活,感覺這是一個很微小的心願,但是其實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地球工程。我相信科技一定是解決的方法之一,而且某種程度上,更有工具效率與擴散效應。這裡的多元科技在圖中包含有「5G、AR、VR、Cloud、Edge、Mobile、BigData、IoT、AI、Robot、Drone、Sensor、3DPrint、Blockchain、PKI、Sharing、OnDemand」,認真來看,我們的未來的四年前瞻2.0計畫裡面,目前教育部與縣市教育局的努力下,這些所謂的新興科技在教育現場,還沒特別提到的,我覺得應該只剩區塊鏈應用呢!

      我們可以在教室裡,與中高年級孩子們說:你,就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行動者。我們可以讓孩子善馭科技槓桿,帶著設計思維同理心,踏上所謂的英雄旅程,擁有動機跟使命感、並邀集夥伴、付諸行動。而這,也是我自許2021的學玩旅程。

      不要小看每顆螺絲釘,個個都是組成AI機器人的關鍵元件!

      籌備期待超過半年,女媧創造推出Kebbi Air Robot Creator我迫不及待成為早鳥下單者,在2020最後一天收到、開始組裝,藉這個難得體驗「凱比陪你跨年」機會,認真探索一台AI機器人的組成與機構,本篇我先逐步呈現組裝進展,也印證依次「外形、機構、電控」三階段的組合過程。

      外形,是純靜態、可見的描述,從一個看得到的元件到整體外觀,也可能陳述一個專業系統的概念。
      機構,進一步看這些元件組織、連結而成的大、小組合與機轉,可展現特定目地與功能。可能是靜態,或可動態,增添了特有屬性、扮演什麼角色,以及運動機會,例如關節、自由度。
      電控,屬於能量的轉換,讓這個物件系統運作起來。除了電力之外,也可能磁力或純物理重力作用。加上需要表現時間,有啟動的開始跟停止結束。
後續的「程式、通訊與AI 」,待後敘。

      收到包裹時我正好在德音玩凱比,所以邀請大家「圍聚」一番,接著開心抱回家開箱。

attachments/202101/1311956200.jpg attachments/202101/3685594702.jpg attachments/202101/7236549254.jpg

      很壯觀的盤點畫面吧,差點捨不得組裝了呢!

attachments/202101/3775860590.jpg attachments/202101/0887595921.jpg attachments/202101/6274834205.jpg


      螺絲盒與收納AI伺服馬達的設計很貼心,倒是螺絲種類太多名稱又很像,螺絲起子沒有磁力、組裝文件目前使用Dropbox版,開啟閱覽不太習慣....,這些都逐步征服過關!

attachments/202101/1970156929.jpg attachments/202101/4471619416.jpg

attachments/202101/1203472480.jpg attachments/202101/1099004696.jpg


      以下按照文件步驟提示,也把組裝過程拍照起來,未來可以當教材運用。

attachments/202101/5854246057.jpg
※身體部件 - 底盤

attachments/202101/4878432358.jpg attachments/202101/8965442501.jpg attachments/202101/5643126547.jpg

      AI伺服馬達的套孔很特別是五爪式,也配合馬達歸零定位,組裝上細心些即可,而螺絲選用與起子組合就要小心些。

attachments/202101/5403575516.jpg attachments/202101/1382729978.jpg

※身體部件- 上半身,這裡包含肩膀的底座

attachments/202101/1958802147.jpg attachments/202101/8888485843.jpg attachments/202101/6654150117.jpg

※身體部件 - 脖子

attachments/202101/3686665876.jpg attachments/202101/5463882240.jpg attachments/202101/6496549184.jpg

※手臂部件,我最喜歡這裡的組裝,一隻手臂串接三個馬達,而且可以玩兩次,哈哈!

attachments/202101/7685226381.jpg attachments/202101/8484817112.jpg attachments/202101/7973284044.jpg

attachments/202101/6653332946.jpg attachments/202101/7814143547.jpg attachments/202101/0239762390.jpg

※組裝 身體 + 手臂,這裡介紹「自由度」很好用!

      這裡有機會教育的「五十肩卡卡 」錯誤示範影片,哈哈!

attachments/202101/9847755551.jpg attachments/202101/3287244147.jpg

※音箱、電池,代表快完成的意思......,但我安裝 PIR 感測模組時,就不小心折斷了針腳.....

attachments/202101/0695450005.jpg attachments/202101/3558706683.jpg attachments/202101/9998444444.jpg

      後續的先暫停,但也已達成我想一窺究竟的心願了,一起迎接2021再繼續玩!

attachments/202101/0178159604.jpg

標籤: AI kebbi Robot RIE

再認真開探「AI機器人在博物館的應用」

      幾周前逛科博館,對於這樣「智慧博物館」的圖像,想起自己「免交作業卻依然好奇」的探索。

 attachments/202011/6893471766.jpg

      翻看半年前寫的「博物館與AI機器人初探」,現在也更可落實才是。

attachments/202011/1212336290.jpg

      隨著科技進展,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服務與應用愈見普及。博物館隨著時代的演進改變,不僅善用當前普及的科技應用,如行動載具,更要結合物聯網、AR、VR等新興科技,尤其5G時代到來,網路資訊的傳輸的營造新情境的能力,可稍彌補因為時空差距的現實, 而提供更逼真、且隨個人需求的精準服務應用。此時,機器人,在人與科技之間,扮演著重要橋梁,從協作到完全替代人類的光譜帶上,善用機器人的AI物聯網功能,可以提供貼心擬人的服務,也拉近遠距與現場之間的距離。搭配行動載具普及,數位資源方便取用、APP功能豐富,都可加值於博物館學習現場、線上與行動化應用。

      我先探找世界各地博物館應用機器人之案例,從歐、美、澳各洲都有,機器人於博物館的應用方式多元,不僅觸及到館參訪遊客提供更多的互動參與,也可以運用網路方式,觸及未能到館的群眾。以下分享紐約時報三篇不同時間報導有關機器人在博物館的新聞。

Let a Robot Be Your Museum Tour Guide    March 14, 2017

attachments/202011/1165521165.jp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ke a Robot, Enhances Museum Experiences   Oct. 25, 2018
  attachments/202011/7708032441.jpg


You Can’t Visit the Museum. But Your Robot Can  April 15, 2020
attachments/202011/1501202293.jpg

      之前提過「AQAA」構想,雖然是從教學應用AI機器人的角度出發,但應該也能從各博物館的使命任務,服務型態與機會出發,思考機器人的登場方式、時機與互動應用,可以增添多少博物館利用效益?同時,館方投注的人力、經費,以及原來的運作方式,是否也面臨必需的調整因應?

      我會繼續從上述報導,以及其他資訊接續整理,尤其從報導裡面提到的館方做了什麼?他們的考慮為何?以及館長或承辦人如何描述他們見到的觀眾反應,再帶給他們的回饋是什麼?

標籤: AI kebbi Robot RIE

KebbiAir成語吧!

      今天看到美國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開賣機器狗 Spot的新聞,乖乖,一隻74500 美元!?我半開玩笑跟同學郭柳宗說這樣一隻機器狗的單價,可以買下塞滿學校大禮堂的KebbiAir了。

      近日開始玩KebbiAir成語梗,好似九宮格般,這道題我先想八個答案,每個成語的產出各有巧合:

一夫當關,是在IKEA買了一桌兩椅,覺得KebbiAir可以當轉學生入班,但桌子還是稍高,所以我找了本成語辭典墊著....。可以設計Kebbi Air當闖關關主。

attachments/202006/3762379986.jpg attachments/202006/9529030490.jpg attachments/202006/3664789325.jpg

長袖善舞,是幫凱比穿上德音校服跳舞時的靈感:袖子太長,凱比擅舞。

attachments/202006/8288421662.jpg attachments/202006/4332277568.jpg attachments/202006/8246818072.jpg

入境隨俗德音共讀站 有機場、海關情境,半年來疫情還不適合出國旅遊,所以想到入境....。

attachments/202006/8466643713.jpg attachments/202006/5166838788.jpg

一手遮天,本來想把KebbiAir帶出去曬太陽玩野人獻曝....

attachments/202006/1533350931.jpg attachments/202006/5287442687.jpg

兩把刷子,這是看到賴國安秀雙寶 ,我想到試著把刷子黏在KebbiAir手上。

attachments/202006/8929871631.jpg attachments/202006/4583385955.jpg


八仙過海,正巧利用綠幕拍KebbiAir也去背,順手拿360校景來玩。

attachments/202006/8625075448.jpg attachments/202006/7639968130.jpg attachments/202006/9490253326.jpg

※後有追兵,想到很多機器人一起玩。
※畫餅充饑,取同音之巧,自己玩得開心。

attachments/202006/7304059915.jpg attachments/202006/5794818140.jpg



      還有許多想法,目前先不依賴太多輔助,只先以機器人表現。等下週讓四年級孩子們來創意發想,結合程式、多媒體影音呈現,也可以介紹成語典故,讓KebbiAir說學逗唱、比手畫腳,一定更有意思!





標籤: AI kebbi Robot 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