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校本實務設計學習吧「教師附屬帳號」運用

      一般教學現場,我們習慣以管理、教師與學生三層關係來看,網路教學應用也可以這樣看:網站管理者、開課教師、上課學員。

      一般的學習平台,如智慧大師、Moodle,由管理者設定帳號與開課權限權限,而學習吧或1Know,只要帳號有教師權限就可以開課,無需申請送核(想到減輕行政管理負荷)。    可參考「網路教室上課考量

     綜合上述,將資訊科技權限與能力加上教學現場與網路教學中,可能「資訊組長、教師」,稍微增加了管理、教師雙重角色,同時也稍微肩負對於學生使用平台的引導機會。
attachments/202003/7449466194.jpg
      在此不以「誰該做、誰負責」來看,我們先以「可試試、這不錯」的心情與行動來分享:
      我(資訊教師)與種子教師(學年各科教師代表)、資訊組(教務處),利用學習吧平台(加上Google Meet),以雙軌帳號方式(新北親師生與學習吧附屬帳號),建立校本網路課堂,實務考量與實作。本篇先介紹學習吧「教師附屬帳號」運用。

基礎完成:
      3~6年級學生,皆已完成個人親師生帳號開通,我任教四、六年級,孩子們皆能參與(開設)GoogleMeet會議。預計春假後教孩子們使用學習吧平台。

      各學年種子老師們,已研習並實作開設各學年版本之學習吧課程,並配合學校活動與進度,調整章節與學習節點。我們鼓勵老師於平時先習慣使用學習吧課程於教室教學中。

      在網路教學中,由網站管理者、開課教師,將學員加入其該上的課程教室中。
「學生帳號與課程對應」現況:

1.每個孩子參與多門課程:有課本的至少國語、數學、英語、自然、社會,加上資訊課(可練習平台操作)。
2.大多數導師,負責自己班學生,使用至少國語、數學課(我們先同學年共課共備,適時再分班各課)。
3.科任老師,大多是一門課教導多班學生,也可以相同課程複製提供各班獨立使用。

帳號實務考量:
      學生使用親師生平台帳號當然很好,唯各科任教師,不易處理多班多生無規律的帳號(每個人獨立自訂別名,不知其班級座號)、不易處理孩子忘記密碼狀況、更不易在網路教室互動中迅速回應與評分。這些在教室中當然都不是問題,有時我們只要在原本教室(某年某班)裡呼喊幾號同學,都不會產生認錯人、找不到人的困擾。另外提醒,從親師生平台通透學習吧,必須兩平台都穩定連結。

      引此,我們先以學習吧平台建立全校「班級座號+代號」為基礎的附屬帳號和密碼,由資訊組完成,分享這些附屬帳號供開課教師(需要該師在學習吧的帳號)使用,老師將各班學生帳號對應加入課程中(也可由資訊教師、組長統一處理),對孩子們而言,登入(個人不能更改密碼)也比較輕鬆,可立即進入自己的各科網路教室。請參考「新增附屬帳號、複製現有課程」影音操作。

attachments/202003/0264878302.jpg attachments/202003/4137007462.jpg


      上述是以學習吧既有服務來設想與行動,可供大多數學校與師生運用。若您還有興趣深究,請繼續指教下列的狀況與提醒:

1.已建立的附屬帳號,不可同名重複。
2.A教師可將自己建立的附屬帳號,「全部(無法部分)」分享給其他老師,例如B老師,B老師必須先將分享來的帳號選擇(全部或部分)成為自己的附屬帳號(但無法更改帳號密碼)後,才能將這些帳號加入自己的課中。
3.A教師可以將分享給B教師(會收到通知)的附屬帳號權限刪除,這時B教師已保留於自己帳號的將不被刪掉。

attachments/202003/0202947168.jpg attachments/202003/7082247231.jpg attachments/202003/4090577902.jpg


(不過,這種狀況應該不多,我只是看到平台有此功能來測試而已  p^o^q)

以上的邏輯,我們再用學生上課的角度來看就更合理:
4.原本學生有A老師的課,現在也多了B老師的課(B師已完成2),密碼只有A老師可以改,學生自己與B老師都不能更改帳號。
attachments/202003/4090577902.jpg

5.當3發生時,學生帳號仍在B老師課中。
6.若B老師在自己首頁的成員管理將這些附屬帳號刪除呢?學生仍然在B老師的課中。
7.若B老師在該課成員管理將附屬帳號刪除,該學生才被踢出B老師該課程。

attachments/202003/7331588185.jpg attachments/202003/9041678795.jpg attachments/202003/7955937458.jpg



      關於新北「特製版」的學習吧之親師生帳號處理,也有許多便利與建議,再另篇介紹。

開設網路研習之我觀

      開設一門網路研習課。建議大家先區隔教師網路學習與研習稍有不同:


※網路學習
1.教師考慮自己與他人:是什麼職務課務、有什麼需求、需要獲得什麼職能、有多少時間、自律性。
2.尋找合適的講師、要講授的主題是什麼,是否已有線上教學資源(例如:教育部或各縣市整理的教學資源、呂聰賢老師YouTube影片、徵詢同意、邀請?)     

      目前許多老師、學校在Facebook、Line分享實地學習、測試演練各種數位會議與學習平台,都展現了自主學習、社群分享與專業成長的歷程紀錄。

※網路研習

1.需要負責行政的主辦單位,考慮核發依據、時數、是否提供經費、是否有公假派代、排課問題?即便老師在校內學習,可能鼓勵、補休嗎?
2.我覺得還需要限制研習時間範圍,例如一週一輪,可以辦多場多次,每次上課都有講師、線上助教和學員相關規範,至於在什麼地點,實際上課或者是在網路上,或者是混成上課的使用都可以。

      以下,設計一門利用學習吧開設3~6小時的網路研習課程,上課目標希望老師參與兩門課程的學習與實作:

      第一門課就是藉由認識學習吧平台怎麼使用,我們想怎麼開課。這是「流暢遷移」的考量:在選用的平台上開課讓老師參與學習,給予後設說明課程規劃與考量,接著行動「網路學員→網上開課」實地演練。

      第二門是學員實作的課程,開設自己教學可使用的課程,在學習吧可以複製現有出版社提供的主題進度版課程,覆以自己蒐集的網路文件與資源,加上班級經營與教學的互動設計,並且於課程中建立同步視訊會議的連結。

      同時,只要是「教師身分」,在學習吧即可新增自己想開的課,也能設立協作教師、助教,無須再由管理者設定處理後才能開展。

      實作課主要展現老師具備開設課程能力,也是本次研習的目的。利用分享課程代碼、連結,或是畫面截圖、錄影說明,作為核予時數依據。老師課程作業的繳交,若能公開分享最好,尤其可以在課程中邀請大家認領、協作共備,也可以先不公開張貼,另外設計表單來收繳即可。

      到此核予老師3小時研習時數。若進一步設定學員帳號,實際使用於教學中,提交相片紀錄或心得分享,再核發三小時時數。

      此外,這裡主要以實體或網路非同步研習方式進行,若再規劃使用同步視訊進行討論(Office hour),建議再外加時數計算。


attachments/202003/7227510243.jpg

      最後也想強調(好吧,算自己語重心長....):

      自學與研習不同,研習時數與研習收穫不同。

      同時,實體或網路社群、研習夥伴帶給彼此的支持、交心,也與行政考量公文、經費與時數核發(考慮鼓勵或防弊...),是無法「公事公辦」可獲得的。

      趁早自習整理想法,假日再來好好實作。也介紹兩篇分享請大家指正:

校本實體與網路教學平台混搭

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本網路進修研習」實施計畫公佈!  (DOC檔)

我的網路寫真集~復刻JoinNet同步教學平台

      找到16年前在K12數位學校錄製的JoinNet同步教學平台操作影片,當時利用Camtasia同時錄了「教師端」、「學生端」,再事後剪輯在一起,表現同步視訊教學上的因果串聯。

      這些影片其實是SWF檔格式,所以我再利用Windows10電腦的螢幕錄製功能側錄起來。影片共有11段,看著當年的黑髮和現在大異,而聲音仍是熟悉溫柔呢,哈哈!

設定與參與 :教師設定語音互動模式,學生加入會議室中(1:04)
討論版互動 :利用討論版的繪圖工具進行互動(1:07)
打字與加圖 :打字區與討論區的綜合應用(0:24)
視窗擷取 :利用討論版進行視窗擷取功能(1:25)
網頁共同瀏覽 :討論歷程與網頁瀏覽介紹(0:40)
列印文件 :以列印方式將文件上傳至討論版(0:51)
簡報檔應用 :以列印方式將多張簡報投影片上傳應用(1:11)
控制台介紹 :控制台介紹與現場統計應用(2:02)
發言權控制 :發言權的取得與控制、CCD照相應用(1:02)
給出主持權 :給出、取回主持權的應用(0:43)
會議結束 :會議結束與錄影檔的公佈(1:06)

attachments/201910/7509707328.jpg attachments/201910/1079952151.jpg

標籤: K12

美國K-12線上學習國際聯盟(iNACOL)

      最近整理線上課程品質標準,看的是『iNACOL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 version 2 』,這是由美國K-12線上學習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K-12 Online Learning iNACOL )所制定,期能確保所有學生有機會獲得世界級的教育和高品質的線上學習機會,這份線上課程品質的國家標準,是提供各州、學區、線上方案或其他組織一組有關線上課程內容、教學設計、學生評量、科技以及課程管理的品質指導方針。

attachments/201305/3676471073.jpg


      除了線上課程品質,原來也還有線上專案、線上教學的品質標準 ,如此建構一套完整的網路教學品管系統,搭配看網站二月份公佈的『Fast Facts About Online Learning 』,提到美國現有27州建立了州級的虛擬學校、31州與華盛頓特區已有全時的網路學校,就不難了解對於線上課程的普及與教學品質的重視程度,從『Fast Facts』也可以一窺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各州對於網路教學的政策趨勢。
attachments/201305/6320548097.jpg



      感佩這樣一個iNACOL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超過4200位成員、橫跨多領域的K-12教育先驅者,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政策,確保公平的教育機會,所發展的這些品質標準,也能促進這樣利用線上、混成、能力本位教育的新興教學模式。還有一個『K-12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Research Database 』專案,在這個k12線上與混成學習的研究資料庫專案裡,一定還可以挖到許多寶!

attachments/201305/6210569294.jpg
標籤: k12

實體演講當下,還能做什麼?

      參與研習以來,我總有把實體與網路同步混搭的期許:除了現場講師與群眾的一對多的單向傳達外(就像我們在一般教室使用單槍的上課方式那樣),是否還可能利用科技輔助,讓演講當下有更好的整合與開展?
      我先以昨天參加的『教學應用資訊科技的特色與典範~北區發表會暨自由軟體與創新教學研討會 』為例,主辦單位在Moodle提供各場次的簡報,利用『參觀者』身份就能瀏覽喔!而且,主辦單位也架設錄影機、連到一台即時壓縮設備,再利用網路傳回宜蘭資網中心的視訊主機錄製,也可以開放直播(可能還會請講師簽予授權)。

      而講師除了自備講稿、簡報於當場使用之外,若還有相關螢幕可以提供即時訊息,例如時間、聽眾提問、即時調查、筆記回饋等,相信只要演講者能夠一心多用的話,該能讓演講的後續發展,更合符合現場聽眾的總體需求吧!當然,這也可能造成講者不專心,哈哈。

      最後討論聽眾。現場的數十到數百位成員間,或許因為主題精彩誘人、或慕名講者而來(也有因公、推派而來),除了原本就是各種夥伴關係者,彼此多不認識。而研習時間的安排也少有充分交流機會。不過,若可能利用即時聊天室或者像噗浪主題串一樣,在演講者於台上分享專業知能的同時,大家能為自己也為眾人一起寫網路筆記,又能把演講的精彩作一番整理,並即時激盪更多的討論話題。若能開放網路同步參與的話,有興趣參與卻無法親臨現場的網友,也可以直播聽講且參與同步討論呢!
      若是主講者在進行省思的『事後』,這裡就提供最真實精彩的當下聽眾反應的回饋呢!如此,事後的非同步討論機會,也水到渠成喔!
      我自己也有過遠距演講(主講或主持)的經驗,在現場有位主持人與遠距主講者事先溝通演練後,可以協助掌控現場聽眾的反應與需求,提供主講者回饋(這些訊息的傳遞要不要讓現場觀眾知道,可也是門學問呢!),我的碩士論文期中口試,也是利用網路同步的方式:兩位口委在我面前,而另一位教授在線上,我同時對他們進行簡報、提問答辯,教授們也流暢地進行討論呢!

      這幾天,接連參與學生成員為主的『全國各區五校研究成果聯合發表會 』、『林口國中自科社團員甄選』,以及教師們的『教學應用資訊科技的特色與典範~北區發表會暨自由軟體與創新教學研討會 』,在收穫滿滿的事後這個清晨當下,寫下這樣的期待。

      接著的『第八屆台灣地區認知神經科學暑期學校認知神經科學跨領域研究人才培育入門研營 』,參與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也讓我可以了解目前的腦科學研究取向與趨勢外,也有機會側寫學習到年輕研究生們的聽講、互動方式,繼續加油!
標籤: 大腦 K12

      昨晚雖想解決『資訊管控 』問題,也玩了ipad 後有更多想法,但真正讓我在意而難眠是強尼老師『新竹縣要推k12嗎?』這個噗。一早到k書中心,決定先把此事放下。

      先談利用K12平台進行教師研習的部份:今年高雄市停辦了(但我希望只是像北縣上學期的『暫停一期』而已),而桃縣、北縣目前正開課中。

      也談多年前在K12經營過程中的期許:是否開設過的課程可以成為數位課程圖書館?如何有效加以利用?同時,怎樣達成『隨選學習助學』機制?   這些期許,有很多不是平台的功能或權責,而是在人的設計與承諾(更大部分在縣市級行政管理者身上)。 這裡有篇『展望:感心創新齊步遊 』,是北縣第十期K12研習時的期許。

      再看利用Moodle進行師生研習與教學活動的部份:宜蘭縣的Moodle,與校務行政系統通透(和北縣同業者),他們也有教師、學生的Gmail APP,這回到宜蘭分享時,還看到正在研發中的『揪團研習』設計,頗讓人感動。宜縣的鄉土語言研習課程,也已利用Moodle實施多年。

      再看竹縣部份(我瞭解不多,有誤請指正喔!),全縣中小學都有Moodle,而集結縣內專長人力對於Moodle的中文化與功能研發、整合設計更是不遺餘力,因此暑假看到他們的研習報名系統與Moodle的LDAP整合,和即將開展的教師網路進修,我也斗膽想毛遂自薦,當天寫下的freemind筆記mm擋下載 ),『又是未整理的』,今天決定先丟出,也提醒自己該好好整理。

      巧的是,前幾天人在宜蘭時,收到竹縣夥伴在email中,聊到利用K12與Moodle辦理教師研習的比較,我提出:


網路進修與傳統研習的流程比較圖,應該是任何數位學習平台都可以支援的服務(只要該有人、做好事也把事做好)。

*一般我們分admin、teachse、students三種角色看數位學習,而平台取捨的部份,光是從『自有與自行管理、與其他平台通透』,新竹縣就是以moodle為唯一選擇了,不必擔心。

      上回在新竹聽聞貴縣即將辦理教師網路進修時我有提過:北縣於2002年開始玩k12,也感謝由中山大學陳年興教授協助(主機在中山大學喔!),我們直接從admin和研習行中的角度切入,因此順利上線。而2002年,是還不熟用moodle的時候啊~

      此刻,貴縣的moodle幾乎已成為『common sense』,且已在校園師生之間活用。因此,
再加上教師專業成長的經營,不僅協助教師在職進修、社群合作,且能由moodle獲得更好的教育價值鍊連通。

      同時,『開課教師』與課程資源的再利用,
於moodle中也比較容易發揮。


       好啦!前言交代很久,接著,我把睡了一晚還是一直掛心的幾點想法,更怕行政決策一下去,又是一學期(年)的開展,趕緊把上面的論述改為提問式的呈現:

1.若準備開設教師網路研習,主要師資來源應該是國教輔導團加上資訊專長教師團隊,那麼,他們對哪個平台最熟悉?最能藉此發揮數位教學的力量?
2.未來教師網路進的實施,是否想推及到各校自行辦理?也擴及學生的數位學習?
3.教師網路進的實施,如何做到各校能自行承辦的行政流程?為原有的校本進修加上數位學習成為混成雙軌?
4.有了1~3,將來縣級(跨縣市資源交流也行)或部級的所有數位資源(像數位典藏、資訊課程教材等),是不是可以更快達成教學效益的擴散呢?
5.從『主機管控、網路效能,以及縣級平台的資料通透與探勘應用』來看,哪種選擇是縣政府最有前瞻願景的把握?
6.何時可以擴及學生的課程學習、家長的終身教育(包含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包含社區大學、縣內大學資源的交流分享?
7.可以再想想,我們可以對於『全國教師研習系統、國家級數位學習平台』的展望,還該有什麼是目前早已做到,只是還沒連通的小遺憾.......
8.我自己也偷偷想:新學年的北市活化課程實施,老師可以怎樣善用網路與混成進修方式以進行專業成長、社群交流,來活化自己的教學呢?


       這也算是『因為戀舊、感動於集體回憶,所以能練就、敢動成數位優勢 』的體現吧,就像昨天的紫色區塊只是在平時資訊處理的面向上,而我們真正在意的,總是希望可以為每個孩子著想,希望每個老師動起來,如此小小的心願,我相信『數位(Digital+Many) 』絕是可以發揮槓桿力量的!

後記:我發現『記著某人為他著想』(假想的也ok),是我自己很有生產力的心流策略呢!(本篇一小時寫完)

後記二:我最後加標題『以新竹縣為例』,酷音輸入法也很耍寶地提醒我 :以心築羨維麗,哈哈~

後記三:本來這篇想放『生活』類的,唉,沒辦法,我的腦袋就都想著這些啊~不過,今天可以放心出去玩了!宅男也喜歡陽光、熱血一下!

標籤: moodle k12

Are you sure?看自己碩論的回顧、再出發!

      今天開始新學年的『課程計畫』撰寫,也把自己的碩士論文拿來翻看一遍~『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網路課程之發展研究:以「ASSURE教學設計」為例』(全文下載 ,請指教喔!),因為當時就是以『小五自然教師』的資訊融入教學為案例作為討論的網路課程的主軸。

      我也逛了一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剛改版不久,我的論文有被引用四次,都能串連起來呢!

      我曾想過:每篇論文後面都有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其實也是該研究者這次沒做到的,期待後續有人可以持續發展。因此我也提醒自己:那現在要讀博士班了,會怎樣自我檢視這份『建議與未來研究』呢?在時空背景、科技進展的過程裡,想必也會多有調整因應。

      巧合的是:今年再開始教『小五自然課』(康軒版),也一定會與五年前有所不同吧?!受到昨天在新竹的Moodle『三國演義』 啟發,我先想到的有第一單元『太陽』,我要融入一些『今夏熱很大』、『賽爾號』:而第二單元『植物』,可以加上一點『台北花博』、『阿凡達』,哈哈~要有備而來地對孩子們攻其不備 !等再完整一些,放上Moodle了,再邀有興趣的老師一起玩喔!

      ASSURE就是要確保教學有效,努力地As Sure As Possible!

標籤: assure k12

參加『2010 Moodle教學應用研討會』

      今天到新竹縣十興國小參加『2010 Moodle教學應用研討會』(實施計畫 ),看到許多老朋友,也見到許多新發展。同時舉辦三場次、十多場演講,錄影檔日後也會在『Moodle中文加油站 』掛載。

      我在『Moodel在暨南大學的推動與發展現況分享』,看到大學推動的創新擴散經歷,也看到『Nano Gong 』可為Moodle加上錄音功能,以及『Mahara 』,是可以與Moodle互補也整合的e-Portfolio平台喔!

      此外,十興國小(Moodle網站 )是新竹縣的Moodle應用種子學校,這次有多領域的老師在實際使用後進行分享。在『Moodle在國小閱讀教學之應用與策略發展』,葉老師以『三國』為主題,可進行了長期多元的主題閱讀活動呢!結合閱讀與教學策略,利用Moodle平台、電子白板、按按按加以整合~讓我們感受到老師用心設計、科技支持助力,而看見孩子的多元表現與精彩互動。與教務處何主任聊了許多,未來可以玩網路合作學習活動。

      而『線上研習系統與Moodle教學觀摩平台之系統開發整合』則提及新竹縣以Moodle進行教師網路進修,教網的技術團隊從報名系統到運作、LDAP帳密整合與研習統計規劃,都預先做好準備與因應考量,讓人期待教師網路專業成長的盛況!我們在北縣的K12教師網路進修 推動經驗,也有機會與團隊夥伴分享交流。

      我自己有分享『WebQuest教學分享的Moodle課程包』(簡報檔 )。

      不久的未來,Moodle 2.0即將正式公開(Preview 1 ),雖說2.0版課程包與1.9x版不相容,不過,只要老師們獲得好的支持與培訓機會,相信都會願意嘗試與投入,帶給數位原住民的孩子們有一個快樂與豐富的網路學習天地!收穫滿滿的一天!

標籤: Moodle WebQuest 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