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本來想寫502利用學習共同體玩PISA 2015 ,本篇先簡介PISA 2015,先針對協作式問題解決(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課題。

      在『ELEARNING ISLAND』看到這篇『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PISA 2015 』,文中不時出現如:PISA 2015 Draft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Framework p.27的引用方式,所以,找回原稿慢慢看。

      在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網站 可以找到,除了原有的科學、閱讀與數學之外,還有新增協作式問題解決。一如上文作者引用的第一個概念:“協作解決問題不是傳統的學科領域,沒有明確地在學校裡講授,而是嵌入於課堂中實踐”(p.27),讓我認真地探討PISA為何多推出這項『協作式問題解決(CSP,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呢?
 attachments/201311/1442598101.jpg

      PISA在沒有明確領域的教學目標與能力綱要、沒有教學運作實體與實施歷程下,就訂出了『評量框架』,以數學、科學與閱讀來看,倒還有普世依循的能力向度,做為世界各國評比參考也多能讓大家信服;同時,在數學、閱讀與科學,應該就有許屬於『問題解決』的題目與能力分級,尤其在數學評量框架裡都還看得到『Problem Solver』字詞,現在PISA將它獨立出來,而且強調解決問題時必須『與人協作』!光是這點,我預想在OECD提出的PISA文件裡,一定能提供足夠的論述與闡釋才是。大致看過後(這週會繼續好好細讀整理),我也提出待思考、待解決的問題(有些在PISA文件裡自問自答了),邀您一起來,咱們自己先協作式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與PBL(包含專題或問題)有何不同?
*ICT應用、活用也促成另一面向的『問題解決』?
*問題的類型多元(如Jonassen的11種不同問題 ),主題種類也有層級與深淺的不同(如政府運作或幫寵物蓋個家),加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裡,『內在思維』佔了許多部份,該怎樣檢知?
*協作方式與歷程多樣,加上與人溝通、分享理解、這很難評量(即便是多元評量,也多針對個人或小組的展現)、甚至還只以紙筆評量?  
*小組互動的差異度不是很獨一無二嗎(甚至同一個孩子與不同夥伴互動時就有著不同的展現)?這樣的動態歷程一定比結果的好壞才是評量的重心吧!
*CSP既然不是學科,哪裡有時間教導?若是融入於課程中,如何界定與評量此項能力?老師,亦相對地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素養、實踐專業?
*12年國教免試之餘,培養孩子廿一世紀能力、5C等,老師如何調整轉變、如何建構專業發展活動與支持系統?

      呵呵,不之有沒有激起您想來協作一下的動力呢?這回,希望不是光看世界排名、比較競爭力消長;而是務實地認真思考:我們希望孩子們具備怎樣的世界公民素養與能力?我們又可以如何行動、並且持續探索教學策略與評量成效?此外,在既有的教育系統與脈絡下,可否藉此框架的提醒,讓我們開始認真玩也玩真的?這不正是為師者最好的『協作解決問題』機會嗎?

      至於學習共同體與PISA 2015有何關聯?我的502又將如何實踐?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下是我看CPS的First to First :
 
*CPS技能矩陣
 attachments/201311/4912458872.jpg
 
*影響CPS的因素與過程概覽 
attachments/201311/0252867588.jpg
 
*CPS脈絡面向
attachments/201311/5749300856.jpg 
標籤: pisa

連假自己先玩這樣的2P~PISA與Plurk一小時!

      利用三天時間,要好好把『探究』、『論證」的資料整理起來,投入新學期的研究計畫。原本準備整理的paper已重新歸類到Dropbox了,怎料一早想到逛逛PISA網站,就看到這篇『PISA 2009 Results』的『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 - Key Competencies in Read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先看看裡頭談的科學素養與評量設計,有pdf檔 可下載喔!

      我利用早上在k書中心的一小時,以噗浪接寫一小時於兩篇中:看科學素養怎麼認定、設計評估題目,以及分析呈現方式。頁碼即PDF部份。

1.第一噗 ,從名詞定義到評量框架規劃。也有抓下重要圖表喔!

attachments/201109/6200360078.jpg attachments/201109/0763354623.jpg

2.第二噗 ,問題範例設計到最後。

attachments/201109/4757831217.jpg attachments/201109/6807834931.jpg

      PISA談科學素養,也把探究與論證能力定為重要部份,那麼評估能力的題目與計分方式是怎麼產生且為大家所接受的呢?

我想到『設計』自己收到一個任務~這樣玩起來比較有勁吧!
      『你受委託幫科教館研擬一套可行於科展與科學探究活動都可適用的評估指標,再據以設計科學活動與科技支持....。』

      此外,雖然利用freemind整理段落、句子或加以翻譯筆記都很方便,不過,利用噗浪,就感覺有在『直播中』,真的會比較好強地認真呢!同時,順著頁碼整理,中英夾雜且有字數限制,這樣也呈現出少而勤積累的效果,讓自己更有玩心地認真呢!

      先期許自己教學:看『探究指標』與『科學方法過程』,從指標到評鑑之間,看孩子的成長、師生共享時光,再以科技幫忙數位槓桿,就是要一瞬一生地Game Assure、培養孩子到有高PISA成就的實力喔!相信,研究也能水到渠成才是。

後記:想到用2P,是因為這期的e教育,好多人用了CrazyBrenda 的2P挑戰遊戲啊,感謝感謝喔!我也期許自己再多玩另一組2P~PhETPhidget

標籤: pisa plurk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