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turgical Looking at Interviewing 質性研究訪談

      先來看這一連串問題:為何利用訪談方法?需要怎樣的規劃與考量哪些不同的問題類型?針對受訪者與你的關係,在研究目的明確方向之下,互動對話與持續問答,可能達成怎樣的共識?

      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何作者稱此章為『訪談中的戲劇化觀點』了。訪談有如『面對面互動與表演』、『演員與觀眾也對話』,我們預劃一趟有備而來的探究~主動與被動拿捏設計著有目的問題與對話:你相知道些什麼,受訪者可以談些或想說些什麼。在訪談的設計與實踐過程中,研究者的身份既是編劇、導演,更是在不同時刻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

      活用三大類『標準化、非結構、半結構』訪談類型與19種樣貌,加以訪談行程的安排、發展,設計好問題,讓身處現場、對於研究關注議題有經驗的受訪者,在訪談的短時間當下,可以暢所欲言。實在是一門科學、又兼具藝術變幻的技能與學問呢!

      訪談的進行樣貌,可能有不同的長短時程、有面對面與電話或網路等多種形式,這些都有優點與限制,端賴研究者的設計、經驗與實踐,才能為研究目的獲得最適切的資料。同時,對於溝通互動、連續的品質,也可能在訪談進行中,適時地調整問題呈現與話語的接續,這些在利用不同媒體與溝通管道時,都各有應考量之事項。

      此外,藉由網路與數位工具之應用,可以延伸出『不必當面相會』的聯繫與資料蒐集。例如事前的邀約、研究目的之說明與訪談提綱的共識,都可以在正式訪談前聯繫備妥,以增加研究效率與效能。關於受訪者或研究主題的相關資料,也能用來與訪談實際資料進行參照或三角檢核。

      除了研究者、受訪者之外,也不應忘了研究成果的預設讀者。一方面在研究進行中,有關訪談紀錄的編碼整理,以及對於研究主軸的相關貢獻,在研究者自身的時間安排與工作中,都可以將『未來讀者』放在心上~在研究、訪談與發表的整體時程上,才得見一齣完美的演出。

      態度,決定研究的品質與成敗。研究者關切研究目的與貢獻,更要尊重受訪者的親身經歷、專業貢獻與隱私,隨著研究過程推進,最後為預設的讀者(包含作者與受訪者)提供一份質、量與學術倫理兼具的好作品。
標籤: 質的研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