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和教育的未來~先看三角習題

      這是從『創造力和教育的未來:數位時代的學習 』書中整理摘錄的資料,三角習題是我自己相對看著這些議題時,想到教學現場的挑戰與機會。此刻正發生因為玩線上遊戲有衝突,父親弒子的不幸事件,更提醒我們深思。我試著用像自己提問的角度來依序看這三項資料:

『參與性階梯模型』,分析了成人與兒童青少年的關係,我們(泛指大人)該怎樣在數位時代中,妥善認定與處理不同層級的角色定位和運作模式呢?
    第八層:與成人一起進行決策夥伴式關係: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導,提出建議或計畫,徵求成人的意見後作出決定。兒童和青少年在擁有自主權的同時,又能夠得到成人的專業意見和生活檢驗的幫助。
    第七層:自己主導活動
兒童的能動性:兒童和青少年主導全部活動的計畫和發展,成人只扮演輔助性的角色。
    第六層:成人主導,讓孩子參與決策
成人主導活動,而讓兒童和青少年參與決策的過程。這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活動的參與性。
    第五層:決策會徵求孩子的意見
兒童和青少年在成人設計和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發表意見,可以對成人的決策提出自己的建議。
    第四層:把活動通知和指派給孩子
兒童和青少年在活動中有特定的角色,成人會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會承擔這個角色,以及在這個角色上應該做些什麼。
    第三層:標籤化的孩子
歧視:兒童和青少年可以發表意見,但實際上幾乎無法選擇他們的參與方式。
    第二層:裝飾品一般的孩子
"成人主義":兒童和青少年成為一種標籤,而這種標籤並非他們自願的選擇。
    第一層:孩子完全被操縱
"成人主義"的極端表現(成人對孩子持有歧視):兒童和青少年被成人所控制,必須服從成人的安排,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

『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這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問題提出與問題解決關聯模式圖,問題情境與教學規劃,很值得參考。相對地,可能是上述『參與性階梯模型』的四到八層都可以展現。此外,我們也更要關注下列數位環境所帶來之『文化的多樣性』。
 attachments/201407/9087578323.jpg
 
『文化的多樣性』,網路世代的數位原生們早已內化與擅長如此:
    自由:滑鼠的點擊帶來自由的選擇,選擇購買什麼,選擇參與什麼,選擇如何展現自己,自由選擇是兒童與青少年的文化的一個部分。
    個性化:科技可以服務於己,而不僅僅是提供簡單的功能。網路世代能夠讓各種設備和日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個性化,如收看電視節目、下載音樂等,甚至是工作的時間和地點。
    審慎:網路世代有敏銳的批判觸覺,能夠使用網路去探知現實與虛幻之間的差異。這也意味著他們對資訊的審慎態度。大多數的網絡一代也認可,自己上傳到公共網路(如社交網站)的資訊可以公開受到他人的質疑。
    正直:網路世代有著強烈的正義感。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瞭解自己的權益, 
例如作為消費者的權益。另—方面,大多數18~29歲的青年非法下載音樂,並且他們並不認為這是盜竊行為,而是以自己的倫理標準去調節這種行為~如,音樂應該共享,小樂團需要得到下載量的支援等。網路世代能夠在不公正的事件出現時,通過手中掌握的科技來動員反對的力量。
    合作:網路世代其中一種行為特徵使是他們的合作性。“線上聊天小組、多人線上遊戲、電子郵件,以及學習、工作和娛樂各方面的共享文件,他們喜歡彼此聯繫,把朋友『裝進口袋裡』。網路世代熱衷於觀點的分享,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同時也樂於從事志願服務,為商業發展或民主行動作出貢獻。
    娛樂:網路世代喜歡娛樂,喜歡工作空隙的放鬆。例如有些公司能夠提供運動設施,也可以容許工作空餘時間在辦公室玩遊
戲或瀏覽社交網站。工作以外的娛樂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者原創內容這方面,網絡一代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速度:對速度的要求不僅在於網路遊戲中,也在於日常生活當中。與他人的隨時接觸意味著即時的回饋。對速度的要求會體現在數位科技的選擇上,比起電子郵件,他們會更喜歡即時資訊。
    創新:創新成為一種規範,意味著拒絕命令與控制的傳統等級,設計出合作而有創意的工作過程。
 
      準備出發前往東北角,偶有風雨也無阻。教育部長終於也有新人上任,教學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課題與挑戰要面對與折衝~都是學習的機會!(回來後還要再整理ref和相關字詞修改喔!)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