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馬來西亞的天然氣與太陽能產業

      直到近日新聞『馬來西亞30年最重水災』與紐約時報的『中美貿易戰正酣,馬來西亞太陽能業悄然崛起』,讓我想在年末寒冬再比較探索台灣與馬來西亞,這篇先用兩張資訊圖提出一些能源產業的發想。
      在聯合報『明天的電』專區裡有張『台灣的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國 』資料圖:

attachments/201412/0678460883.jpg

      台灣由馬來西亞一年進口的天然氣達299萬公噸,次於卡達的610萬公噸,看著地圖上的運送航行路線,想著『為何要買遠的那麼多、運送起來不是更高成本?』
我找到這篇『台灣擴大天然氣使用之評估 』,介紹得很詳細,原來是由中油與各國公司簽約。那我也繼續想:以量的比例來看,卡達的售價是否比馬來西亞低廉?為何我們不買多一點馬來西亞的天然氣?是單純簽約議定、或是他們的整體考量規劃呢(他們不只賣給台灣吧!)?

      四月到馬來西亞 時,發現他們地大物博、能源產業是自有且豐富的出口國,當時我曾想『雖然這裡自有能源充足,但還是可以推廣太陽能的啊!我們可以買天然氣和他們交換輸出太陽能發電設備。』,主要是思考太陽能板的發電效能,趨近熱帶的產能應該比較高吧!雖說馬來西亞有豐富能源可用,但也許可以預做準備,儘早善用太陽能源。
      不過,其實我少了像今天紐約時報『中美貿易戰正酣,馬來西亞太陽能業悄然崛起』的資訊:對美國的太陽能發電模組進口國而言,馬來西亞還排在台灣前面、僅次於中國呢!而且,馬來西亞還是全球第三大太陽能發電模組生產國喔(中國、歐盟、馬來西亞,台灣排世界第六)!這才猛然發現那個『賣太陽能板換天然氣』是個小誤解,其實在馬來西亞本地生產、直接裝板運作才是最佳運用~同樣一個太陽能模組的發電效能,相信日照愈多愈好,能裝設太陽能板的面積,無論是土地甚至屋頂,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國土面積也都比台灣大很多喔!英文報導『Solar Rises in Malaysia During Trade Wars Over Panels 』(圖檔出處

attachments/201412/2003221230.png


      兩張圖,想試著讓孩子們討論看看,接著再玩『臺灣2050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Taiwan 2050 Calculator) 』,當跨年或寒假作業都不錯!

 attachments/201412/8213140257.jpg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