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規劃AR、VR探索學習實務

      回到學校後,更能務實地依校本現場規劃AR、VR應用與探索學習實務。從現場利用全景相片開始,思考可以表達的多元方式,進一步將校園「實境」擴增與虛擬整合更多的學習機會。

      首先「拍攝全景相片」,提供師生即時瀏覽,老師可以思考連結多元學習的景點細節,也提供學生校園導覽、探索出發前預劃討論。

 attachments/201609/4858919726.jpg

      在此先針對以Aurasma規劃與應用為例,提出個人注意的關鍵(日後也將持續補充):

1.從全景相片截圖應用,可以與實地拍攝時,都能產生擴增實境觸發效果嗎?我會持續測試比較「校園中庭」全景相片 、手機環場拍攝、手機拍照的效果。必須注意的是:Aurasma啟用手機鏡頭後是無法zoom的,因此「大景式」的檢視狀態可能發生辨識區域容易重疊的現象。

attachments/201609/0249782879.jpg

attachments/201609/8116055571.jpg attachments/201609/0840566606.jpg attachments/201609/4934318825.jpg

attachments/201609/0806138944.jpg


2.我想結合多元領域,在校園裡設置擴增實境點。那麼,是多位老師各自使用帳號建立、抑或以同一組帳號供多人共用?其實各有千秋~若是多位老師各自使用帳號的話,到時給使用者的提醒就是需要訂閱不同頻道,同時,要注意是否「同一張辨識圖」被多人同時選用。以同一組帳號供多人共用的話,少了上述的困擾,但我也擔心「Aura」累積量會龐雜過多。

3.「素材媒體」與「互動腳本」,可以先行建置完整~呈現為「網頁」、「電子書」、「擴增實境」、「全景式虛擬實境」,都可以多軌呈現,並且能相互連結串接,純粹以電腦網頁觀看、手機可以滑動、點選連結,所有素材都能活用。整個專案可以利用協作形式~同儕互動、進度規劃、表單填報、媒體庫共享等,可以善用Google。

4.若一個場景想引發多個連結,我想到可以用「小圖點」當成擴增的第一層,而後連結到各自的動態式網頁(如公告區、表單結果、Symbaloo...等)好處是連結端的資訊可以持續擴充而無續重新編輯Aura。當然,在「製作階段」就可以讓老師們這樣玩,同樣的展現方式又能成為「體驗階段」。

5.Overlay的考量:包括相片、影片、文字(圖),想要在辨識時一張、多張、選擇點選出現的規劃,以及連結後出現:網頁、影片、互動表單.....,都切記以「真正發揮教學連結創想,將校本、課本的支持學習資訊、人際互動連結整理」為目標。我也想著: 除了評量、問卷外,還可以如何追蹤使用者點選紀錄?

      擴增實境應用,是否真要到實地、拍實物才能玩AR呢?可別忘了~觸發AR的紙本資訊、印刷物品、螢幕呈現,才是隨處可見、可得喔!舉凡地圖摺頁、撲克牌(您也注意到要避免反光....)、手繪卡片、告示牌、圖書各頁面、標本展示箱、自然教室櫥窗、海報、電子期刊資源...,都可以提供為連結AR跳現資訊的機會!

attachments/201609/7589184732.jpg attachments/201609/8403569130.jpg attachments/201609/8766684158.jpg

      同時我也思考並期待:虛擬實境,此時,在教學現場中,我可以充分應用全景相片與Cardboard外,VR可以如何「支持(非替代)」教與學呢?對於像ViveZspace等設備與軟體,暫時還需要對於時間(教學應用有待擴充)與經費(價格暫時還頗高)的耐心等候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