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K書~回顧開腦術、藉腦書展望!

      大三那年的大年初三,我第一次將老鼠的腦打開,想研究在下視丘裡頭的抑食中樞,先電燒將它破壞後,再觀察老鼠的進食狀況。(後續過程略談...)

      當時,我有這樣的困惑:我們何時或者可能(?)對於人腦做這樣的操弄.....。後來,我投入視聽教育、科學教育的探索,直到現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涉獵,其實都仍保有對大腦的奧秘和不可侵入性的謹慎,來看現在自己的教學作為 ~我的教學與大腦相容嗎?

      近三十年來,伴隨科技進展,對於大腦的研究和瞭解也突飛猛進。對於神經科學的研究,總有種「一窺究竟」的崇敬和期待~能夠多了解大腦運作機制,是否也能對於學習的支持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我手邊關於大腦與教學、學習的書,真可以成立專區了,呵呵!最近看這幾本:

 attachments/201701/6128280052.jpg


      但實際上(或者請大家放心),我深知絕不會有「一蹴可及」的教學處方(就像打一針、吃顆藥、照射一下,就學會了、聰明了等等),當前的研究,除了有賴好的工具出現,可能從學習片段進行,容易以「去整體化、去脈絡化」的分析方式解讀,並只有短暫的操弄與觀察改變情形,甚或以特例、障礙的角度來出發。有人稱「教育神經學」,也有「神經教育學」的說法,我想這是想跨界領域結合的過程中一定存在的多元視角與討論空間,仍需在教育與學習現場的老師、多領域研 究者,還有教育政策規劃成員,多方交集、持續激盪與對話。

      直至目前,無論從制式傳統到科技豐富的環境中,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仍是以外塑方式來對於大腦或者對學習歷程,以一種「預想因果關係」、「可操弄模式」在進行著。同時,對於「是否學習成功?」的學習分析研究,從認知神經科學的層面來看,也仍處於起步的探索階段。

      我還是期許自己以盡可能合宜的方式,規劃學習活動、營造學習情境,來最佳化地支持每個孩子獨特的學習時光!同時,維持思辨、鉅視與微觀在每個教學實踐行動中,細心的區別、剖析,然後再決定教學鋪陳與經營策略。

      對於神經科學研究和教育現場結合,我仍保持樂觀與期待,有關大腦與學習的書,再多都不惱人。
 

attachments/201701/5881987400.jpg attachments/201701/9473178892.jpg

attachments/201701/6628446442.jpg attachments/201701/6374682571.jpg

標籤: 大腦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