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丹,很高興認識你!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8-05-22 21:34
馬斯洛說「當您手上有著槌子,眼前任何東西都會變成釘子」,當我有了一台機器人,什麼又變成了什麼呢?請看影片:「初識小丹握手萌」,故事開始。

小丹的創造者是我的附中同學郭柳宗(但三年間應該互不相識,哈~),高三時我保送師大生物系,他保送資教系,三十年同學會後的去年暑假,有機會拜訪他,我還以為可以玩新聞報導「科技老爸郭柳宗 把玩具變智慧」裡的「摩豆」公仔們,但一到「Nuwa 女媧創造(FB )」公司才知道,除了「摩豆」由合夥人持續經營外,現在他專注打造機器人....。轉眼經過了大半年,柳宗通知我小丹即將登場,我也有機會開始試玩,以「教育機器人VS 機器人教育」的角度交互探討「機器人與STEAM教育」的結合樣貌。
引自天下雜誌報導 | 身高也差近30 | 和小丹第一次握手 |
不過,當家裡、教室有了機器人,才務實地經歷認知衝突、磨合,才開始教學設計:可以怎麼與、和、用機器人互動、怎麼看師生教與學,以及,想看機器人可以怎麼聽看現場、創新情境.....,我還趁2018 【台灣518國際博物館日】那天,帶小丹路過科博館玩!
![]() | ![]() |
天馬行空任玩想,連心攜手步步行
有了教育機器人,開啟新舊融合、人機交互的多元面向。當前市面上可以選購的陪伴型機器人仍不多,雖各有其研發專業與功能服務,但在教學現場的全方位探討仍是缺乏。即便我才與小丹相識幾週,已提醒讓我對新興科技的整合重新思考:在不同的情境與時機,「人己機際境」現在又多了機器人.....,可先藉以全盤檢視現況,再營造AI、IoT、AR、VR的實虛整合智慧學習環境。
此外,機器人學術研究的期刊很豐富,我好奇的是:當前研究裡使用哪樣的機器人呢?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裡,看到許多社交機器人的應用研究,最近多是「Pepper」、「Nao」,看各式研究對象、形式與情境脈絡,讓我更有譜地思考教學現場的應用設計與研究,這些,還都需要穩穩地實踐印證才是。
![]() | ![]() |
整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日本社會5.0(Society 5.0),英雄旅程出發! (2021-01-16 15:31)
Kebbi Air Robot Creator「外形、機構、電控」開箱玩! (2021-01-03 07:44)
執簡馭繁再玩MQTT (2020-12-12 18:22)
再認真開探「AI機器人在博物館的應用」 (2020-11-25 10:58)
5G對5G的教育應用想法 (2020-10-10 21:11)
書名開打15分鐘,共讀玩繪本! (2020-09-11 10:56)
初探「5G教學應用」發想資源 (2020-09-11 10:01)
校長與Kebbi Air的兩場對話:防災公開課與畢業典禮 (2020-07-03 08:30)
設計「Google試算表、萬用遙控器與IRS作答應用」考量 (2020-06-23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