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QR再一起!

      13年前QRCode初體驗後,你可以再看快一點嗎?

      QR是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13年來,我們看QR Codes應該習以為常了,繼而AR、VR、IoT(含NFC),加上以平板、AI機器人當載體的整合運用。都是我現在想玩近端情境學習規劃的技術,今天再從QR Code出發。QR,這次想以「Qualified Reality(優質實境)」展現。

      主要是前幾天在「紙上談兵:從iPad到SRL」中有一本「What is a Learning Technologist? 」,我也自許當個學習科技家,不經意發現,原來我早買過作者David Hopkins 的「QR Codes in Education」呢!趁這幾天重溫與整理。

attachments/202006/7175992583.jpg attachments/202006/7400275981.jpg


      他說「I first came across a QR Code in 2008 on the side of a Pepsi Cola bottle.」這樣說來,我還更早呢!(2007-06-09 )

      以下整理書中關鍵提醒與應用點子,作為我想應用於博物館、圖書館與學校裡近端情境學習規劃 發想參考:

      實虛整合聯繫:節省時間、節省紙張,並鼓勵學生超越傳統的“紙本”與“數位”媒體進行思考。

      大家一起掃QR碼(大屏顯示,或者隨身紙本、展示牆面),可以快速全體一起到達同一個數位境地,然而,若是有時限性、少量,有時替代地打入數字代碼也可以,例如「輸入數字代碼或NFC感應,開啟新分頁連結」,澳門科學館現場,數字應用(專用APP) ,也是QRCode與號碼並陳。

      作者提到單獨使用QR碼,可以防止無行動載具用戶查看作品或資源,當然,也可以透過登入帳秘方式把關。

      QR碼是一種將資訊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的好方法:從老師到學生,從學生到學生,甚至從學生到老師。也可用來與父母、長官、社區民眾互動。

      QR碼從純文字到提供網址連結,可以涵蓋網頁、影音與動表單等,針對當下想觸發的補充資料與互動結合設計。眼前所見的事物,受限於訊息量提供,或者不想一次全呈現,就可以利用QR碼或者AR疊加資訊(還可以精準定位、互動推進)。例如作品展示,可以再現歷程影音記錄、相關補充資料、參觀者給予回饋、票選活動等。
 
      運動器材、活動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運動技能,從而為印刷資源增加了額外的教育價值,這在明年的奧運與新北舉辦的全國運,我想多加運用,再玩一次「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


      校園或社區探索地圖、主題課程地圖。簡圖式展現裡有各個QR碼,好似進入第二、三層一樣地展現,補充、延伸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多資訊與延伸理解。        

      學生歷程檔案,可以有目的地蒐集、展示學生的品與歷程(包含參與筆記、數位文件、影音創作)。孩子們也能在意地用心投入,學習各式數位工具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於過程中留下運用技能的證據。
      認識詞彙與心智圖像,孩子們可以分組闖關,項想組的專家額作班,每個人賦有一定的任務,彼此同儕教與學,也可做為合作闖關、密室逃脫解答KEY之用。

      圖書館、科學探索、博物館與藝術展、音樂會,讓孩子參與演出、發表報告、策展規劃等活動,如何結合QR碼的應用,都是很好的PBL活動發想設計喔!

標籤: QRCod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