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AR、MR介紹

      整理「在Meta元宇宙遇見MAKAR,創造屬於你的AR/VR實境體驗! 」:QR、AR、MR介紹(前14分鐘)。

      一開始我對於AR、VR、MR的學習跟探索,其實是從我們有了行動載具之後,感覺是你拿在手上的手機或者是平板的螢幕,可是這時候,你的視線跟視野卻相對被侷限在這個小螢幕當中。
如果說有可能,這些能夠跟我們們的現實生活環境結合,甚至學生課本上的圖片,我能不能從螢幕上去增加一些補充資訊?這就是我從探索擴增實境AR的開始。慢慢的後來又陸續發展出無論是VR或者MR,甚至現在所提的元宇宙,我覺得我還是希望從我們的原來生活周遭,慢慢地接觸這些行動載具甚至不同的穿戴跟頭盔裝置之後,還是一樣,為了原來真實生活,希望可以更充實豐富,而且,我也更貪心地期待他們能增加一些不同的學習體驗。
      大家最近從疫情以來的實名制都有印象,就是看到一個黑色小方塊,裡面有很多點點,這個QR Code,我們叫做Quick response,快速反應。

      我提到QRCode與AR的差別,AR就是Augmented Reality,是在真實環境中有擴增東西的一個表現。我把QR Code拿來跟AR比較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遠遠的看到一個QR Code,我們知道就是得拿手機、行動載具出來掃描,接著會跟我產生簡單的互動。可是呢,如果今天是一張照片或者是一個海報、學生課本圖、甚至孩子自己畫的。如果我們經由工具編輯、製作之後,原來這一張紙或者是圖案,原本就傳遞了一個訊息,可是你沒有感覺他有任何的科技味道。
      當然,製作者或者我們設計給體驗者知道說,我拿著適當的載具跟App來掃描這張圖,會冒出另外新的資訊,甚至可以進一步的互動。我就覺得他可以從我們習慣看到QR Code,藉民俗說法來比喻,QRcode就是鬼畫符,因為我們人的眼睛看不懂,可是給機器鏡頭讀。
      擴增實境,明明眼前有一個訊息,螢幕上又跳出另外的訊息。所以我們就把這個叫做陰陽眼。某種程度都是對於我們視覺感官,甚至進一步到聽覺、甚至味覺、皮膚體感,都多多少少增加了讓我們原來在一個實境中所受現場、現地的限制之外,去增加的不同感覺。但重點還是當事人的大腦,自己真的感覺到好像發生了這些新的體驗。
地點感知式AR:
      大概如果我們生活中前一陣子很流行的就是Pokemon,寶可夢,大家在路上抓寶,大家如果有印像有一位阿伯他騎著腳踏車,前面就是一排好多台手機,這是一個用地點感知的方式的擴增實境,是我走到某個地區,能夠出現一些特殊的怪獸。
AR、MR:
      米菲MAKAR做出來的作品,其實還是一般我們所稱的擴增實境,本來需要有辨識的圖卡或者方塊,所有觸發展現的訊息跟表現就是靠著這圖片跟方塊。但慢慢的AR可以不用靠這些圖片跟方塊,直接我們找個平面來做投放,例如桌面或者是地面,就可以出現有在台灣的森林裡面有特殊的台灣動物,或者是池塘裡面的河流水域的魚,些是我們其實是在一個現場,假裝佈置了這個場域。
我們還是在真實的空間中走動,但可以彷彿走到模型裡面,走到模型的另外一邊再回頭看,就會看到剛才可能是動物或者是一棵樹的背面。

      像以前我曾經教過學生就是我放了一個巴黎鐵塔,在巴黎鐵塔的另外一邊放了一把小金鑰,好像是學生要去尋寶的樣子。學生玩這個作品的時候,就一定要走到巴黎鐵塔後面,才會看到我放置的小寶物。
      我們曾經剛才提到說當你有了行動載具跟平板以後,那我們其實就是會增加了一個螢幕。這個螢幕我們能夠傳遞的訊息其實是非常的多元。擴增實境就是從原來螢幕可以提供訊息的功能之外,我們去結合現場環境,所以能夠擴增,這件事情一定是擴增在數位訊息的螢幕載具。
      最早的一開始,擴增實境靠這兩種方式來決定他要擴增給你什麼,一個就是location  bases AR,我是在什麼地方才會看到什麼東西。這個做法,這個目前的工具在我們使用上相對沒有那麼方便,可是大家最有經驗的應該就是剛才說的抓寶,我們要到某個地方才會有什麼怪獸出現。
      慢慢的那就是我們比較用常用到的擴增實境,或者教學上我們可以自己自由創作的就是以image bases AR,就是靠這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可能是現成的照片、或者真實的風景場域,我站在窗戶邊對著外面的風景,那個風景大概的圖形是固定的,我就可以把這個內容去疊加。
      例如看遠方的山,我想知道那座山的名字,我就加一個標記標籤,寫那個是什麼山。目前也有這樣的APP可以讓你看得到真實的山名。
      剛剛老師有提到說有些比較專業的機械維修,他們可能邀請專家來指導的部分其實是很關鍵的一個部位,可是甚至可能只需要一些時間,可是我要把這個專家請來的成本,卻是非常高。
我們能就是利用鏡頭拍到一個訊息之後,我們可以從遠距或者是現場去疊加一些我們需要當事人要學會的專業技術,可以疊加文字也可以追加聲音、3D模型,讓你去看到這些事物的變化,我們都是先以擴增實境台AR來添加描述。
      本來從地點感知或者圖片感知的擴增實境,慢慢也發展出說都不用感知了,我們只要找平面空間來投放,就能夠把我們剛才想呈現的訊息放出來,在這時候,就會出現您剛才說的mix 混合實境。但是基本上,我從這樣子不管是看一些文獻或者是看到人家的說明中,大家還是把這個MR,還是歸類在AR的現場,因為我們畢竟還是在此時此地的現場,出現剛才的補充資訊。

標籤: AR MQ QRCod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