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張卡片發想之後再做分類歸納

      近日看「卡片盒筆記」也想好好整理自己的系統,首先卡關的是:既有的文件、寫作與筆記(實體手稿與數位)太多,一下子容易分心龐雜...。所以我試著一股腦把想到的關鍵字詞用小卡片一個個寫下,大概28張,接著幾天再歸納成幾類,理出合理頭緒。今天早上,利用雅婷逐字稿在露易莎裡說了約8分鐘,整理文字稿:
      從個人開始,每個人的角色,在面對當前的狀況條件下,自己如何感知訊息:可能來自外部的挑戰或是自己心想,也可能發現工具造成的機會。接著應用一些理論、可參照的框架,主要是與教學實踐相關。回到教學實務、實況現場,你可以怎麼樣出手行動,同時在科技的支持下,我們可以怎樣規劃,也期待未來精進計畫中更貼近這些需求。同時,也期待頂層設計跟策略規劃,未來更多的生生用平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素養導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我們規劃多元E智慧的主題式線上學習活動,以達成素養ABC。還能發起線上交流,虛擬旅遊、說故事跟策展。
1、個人自己感覺的現場:

      想要解決問題、提升滿足與創造價值,當然你自己承擔著相當的責任,就是有所選擇,接著持續發展,這也是個人、環境跟行為之間的關聯。同時,你覺得這個狀況對你有什麼好處(Wiifm)?或者對你有什麼挑戰?如果怎麼樣(What if),換個角度想、換個做法來行動,就能夠看到不同的時候,為什麼不呢(Why not)?
2、理論模型與框架

      自我效能跟社會認知,教學設計確保有效、教學事件以及創新擴散模型,以社會建構、社會學習來看,都是你我們整體教學跟生活場域中可以參考的。
3、回到現場

      也不用太擔心的是,你的實際狀況,其實就是大家共同的時間軸裡面,很多事都能夠交織開展,而且依時間、現場常軌推進,所以我提到週捷輪跟臨至靈,同時,你的學校裡頭許多同事,尤其資訊組長很辛苦(佛心達美樂),加上你的網路社群,還有你自我成長,也可以思考:現在在家教學現場,怎麼打造環境呢?

4、從個人的大腦運作的學習網絡出發,我們開展能用物聯網三種概念來做好給自己的教學支持,同時你也支持學生,大家彼此支持,就是績效支持系統(EPSS),也是教學資源中心(IRC)的目標。
      我們同樣看素養導向的A是個人,B是人際,C是社會參與,你也可以就說這些人己機際物境裡,總體都有很多大腦、很多科技設備,一開始研發出來所投入的智慧資本都可以為你所用,我們可以共同演化。
從技術功能應用這些本體的組織結構跟服務所創造的新生態系,都是與時俱進,我們可藉以斜槓發展。
因此你想智慧造境、造智慧境,慢慢累積出造境智慧,所以就是三種物聯網的思考:原來你有什麼任務、想怎麼行動,而寄託在教學時空心力挪移的當下,對應物品與科技,還有其他人的身上。
5、對於精進計劃,我們期待...

      從載具建立了連結,再從內容搭起雲端網絡跟活動的執行,最後就是有數據生成的智慧大腦。
這是我們所期待的目標,載具先採購,內容就是目標的接續設定跟串接,當然都對應到學習平台,需要建立數據收納跟採集分析的規劃。去年底本來我從計畫感覺何以堪的平板採購結果,到後來期待更多的共襄盛舉,繼續期待。
6、未來我們期待任何可能的學習內容、活動跟事務的規劃,都對應到知識地圖的完整串接,才有學習者教學者時光而建立的圖像,當然,歷程檔案也就積累在這邊。
      最終的目標希望能夠原、元宇宙的圓援源緣搭建起來,四個向度也再回應看精進計畫,台北市、新北市的計畫裡面,包括高雄的快易通,可以發展更多實虛整合的機會。我們想把這樣的做法,更完整地構築出來看到願景激發行動熱情,有策略規劃頂層設計,我們可以未來完成式啟抵:以終為始,從開始就抵達目標搭建數位學習新生態。
      回到第一張的是每個人各司其職擅所長,而跨層級的時候,也也都多了數位分身。同時在連結網絡跟數位大腦串通下,都是一體的整合,從學習、教學、評量、管理與考核,都有數位分身層級同步的總體交織交接,整個歷程也都實際投入心力之積累,實際需要時間的擴散,都有數據。
7、這也是一個我們可以協槓共備、積累產生盈餘,而把盈餘再智慧運用的機會。(和林奇賢教授近日的討論也多於此區)
      我想科技的真正計劃跟目標願景,就是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教育味。從教學的技術跟老師教學的初心,我們在彼此之間,現在的科技已經遠大於你個人可以發揮的優勢。我們要更加地去善用,同時這個ABC素養來看學生,也先看我們老師自己,或者是各層級人員。
我們的工作都是不斷的在探究實作中做用想,我們也不斷解決問題,藉著科技跟資訊應用,我們更有社會參與而來為人服務,所以設計思維、運算思維的科技素養,這邊也都是通的。
我們對應到永續發展指標、日本的社會5.0,期待讓學生,包括我們自己,就是不斷地說發生的經歷故事,我們也策展去展現我們所想所做,以及我們共同邀請大家一起進行一個虛擬旅遊,而且是同軸共譜地一起推進。
小的部分我可以從每次的課程主題相關的議題、博物館圖書館,可以來規劃網路探究、18種活動主題式活動運用,所以博物館拾夢的機會也可以開始。面向OECD新素養,UNESCO教育參與契約,是面向2050的教育未來,一起加油!

 attachments/202205/5548121645.jpg

attachments/202205/5006690980.jpg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