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縣市XR 數位共學中心的期許

      教育部 112-113 年 5G 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徵件說明中,有以各縣市申請、組織執行與長期營運規劃的「模式二:XR 數位共學中心」。
      對於何謂「XR 數位共學中心」,除了說明會所提與示範,大家仍可發揮創意,針對地方特色、專才人力、時代趨勢與數位學習精進新常態,甚至機動臨時發起新活動(例如棒球賽、兒童節活動等),皆以縣市基礎來開展擴散與運營。
      以下想法是在跨年前後整理,如今小修分享,考量幾個關鍵點供參,表達對XR 數位共學中心的期待:
      XR 數位共學中心,建置地點,可結合「中小學輔導團中心學校」、「縣市網路中心教育局附近學校」。此乃著重於能有系統地匯集縣市新興科技人才,XR專業人力,結合數位學習精進辦公室培訓規劃,甚至能與圖書館(主題閱推與真人圖書館)、博物館(遠距Live導賞與虛擬旅遊)、文化局合作來考量。
      在上次疫情期間,許多縣市多有創新作為,更能藉這次XR 數位共學中心接續開展,尤其像定時公播、結合網路與有線電視台,以及大學相關單位,以新北市為例,就有台藝大、台北大學、致理科大、輔仁大學與淡江大學等,都有相關專業人力與可合作營運的契機。
      這次的申請規格中,各縣市也可提出相關營運企劃,因此,集結各領域與議題輔導團人力,加上縣市特有資源與支援,輔以發展雙語、SDGs跟縣市本位課程等主題,都能妥善發揮XR 數位共學中心的功能與建置目的。
      尤其,本學期初開始,可以先搭配建置期程,規劃新學年活動,徵選人力、教案與擴散創意,加上校長與主任會議、輔導團員與資訊組長培訓、暑期教師進修,都是好的凝聚智慧與創意的時機。
另外,有個人期待的三點建言:
1、各縣市獨立運作之餘,可以串連縣市交流,互補互相激盪,尤其中樣輔導團、地方輔導團員之間,一定有著教師社群聯繫共備情誼,尤其以課綱依規來發展內容、播活動設計,都能互通有無也集智聚力。
2、想像中,XR 數位共學中心可以發揮舞台、頻道、擴散多重功能,若不只限於五所收播學校,而是有目的地推廣到生生用平板的更普及現場,甚至家校結合運用,鼓勵校本、教師也能小規模地建置XR 數位共學中心,更是理想的「造智慧境」共享盛舉!
3、從中央經營團隊來看,可匯集各縣市經營的經驗與知識管理,提供相關支持與行動研究協助,更可發揮畫龍點睛、創造槓桿效果的影響力,再從原有XR 數位共學中心的目標,創新開創更圓滿且永續的台灣教育元宇宙生態圈。硬體科技或許有其時效,但大家投入的心力與智慧創生,可以源源不絕發揮擴散效益。

      以下整理計畫文堅有關主播端與收播端之執行與經費、環境與功能規格加以描述。

※組織執行團隊包含主播端與收播端:
主播端由縣市政府搭配中小學組成,縣市執行團隊至少需有 4 位成員可共同推動(含指派專人負責設備操作),須指定負責人督導實施並協調推動縣市教育業務與課程實施等事項。
收播端至少 5 所合作學校,每個收播學校至少需有 2 位編制內教師可共同推動。
※經費:
(一) 每一縣市(主播端)2 年補助款 320 萬元為原則(經常門 150 萬元、資本門 170 萬元)。
(二) 收播端學校 2 年補助款經常門 15 萬元為原則,鼓勵已有 VR 一體機設備之學校申請。
模式二:XR 數位共學中心
(一)主播端環境與功能,須具備以下條件:
1. 可即時置換不同場景:場景內容需涵蓋 2D 與 3D 虛擬場景、實拍照片與影片及 360°全景視角之虛擬場景或實拍照片、影片。在直播教學中即時去背環境,並置換各式場景,以因應教學內容所需理解之問題。
2. 沉浸感:直播教學需能營造出沈浸感(如 3D 虛擬環境、360°全景視角),以增進學習環境之沉浸感與真實性。
3. 直播即時合成:教學者之直播動作需能夠被即時捕捉、紀錄與合成教學畫面,並透過 5G群播功能送出,以增進學習者的互動臨場感與學習成效。
4. 虛擬講師:可以操控 2D 或 3D 之虛擬角色與學習者進行如同真人之即時互動。
5. 上傳自有素材:可於直播教學中上傳自有素材與場景。
6. 適用各平臺:可透過不同串流平臺進行直播,不局限於單一串流平臺。
(二)收播端環境與功能,須具備以下條件
(1) 終端限制:收播時,必須有學習者使用 VR 一體機頭盔,部分學生可使用平板電腦終端設備,通過網路接入串流平臺獲取即時直播影像。
(2) 互動體驗:學習者可使用終端設備,由教師帶領學習者搭配直播課程之活動設計,操作使用。
(3) 教師能夠即時監看:使用過程中,VR 設備需能即時以有線或無線方式投放出來,讓 VR互動體驗時教師能夠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即時監看學習問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