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教學歷程檔案的應用與分享

這是多年前寫的,現在開始重視,而且數位工具應用更多元呢!
  教學歷程檔案,是教師依個人與學校的發展目標,在一段時間內有目的且依結構化需求所蒐集彙整而成的檔案,呈現個人的專業成長過程與教學成果。同時,因為具有批判省思的內涵,更可以檢視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反省經驗的成長歷程。再藉助數位科技之便,從製作檔案、保存整理到交流再利用,使得教學歷程檔案的功效,可以由個人運用提升為群體分享與共有的成果,促進團體(可能為學校或專業教學社群)每位成員的教學效能

  藉由本文的探討:數位化教學歷程檔案的應用與分享,特別從實習教師的角度與需求著眼,希望能結合實習教師與善用科技輔助教與學的老師們共同分享與激盪。
●實習教師的甘苦與忙碌
對實習教師而言,實習這一年的心境轉變與工作經歷,能否在未來教育生涯中,成為歡欣收穫的芽苗與耕耘?換言之,在這些時日所製做的教學歷程檔案,可否直接或間接修正後,在未來的教學生涯裡派上用場?實習教師們有著教育熱誠與活力,在這一年裡,積累專業素養與適時表現,雖有著強烈的動機、意願,能力與學養也充沛,但總苦於時間不足與缺乏舞台的困擾。畢竟,個人的工作場域與時間本有一定限制,若能與其他教師們一起合作,在完成個人教學歷程檔案的過程裡,藉由數位科技分享交流之助,仍應可在短時間內擴增個人的教學視野與歷練體驗。
  每日的教學工作,必定是在充分準備後呈現於課堂上,將這些教學資料、教學資源,以及學生作品、反省歷程收集在一起,整理反思後,與同儕討論、師生互動,可藉機再修正實踐。如此編輯而成的檔案,呈現自己的專業成長歷程以及教學信念養成的依據。同時,結合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團隊、師培學程中心同儕以及實習教師社群等資源與人脈,藉由同步/非同步的討論與對話,相信更能促進實習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
  在教學觀摩成長與校務行政的實務接觸方面,可以從一己的實習學校所學,到分享而得的跨校、縣市的各項做法與創意,也能在交流過程中激盪出新的火花。
●教學歷程檔案的內涵、特性與數位化考量
在結構化的架構下,有目的地收集與整理,同時保持開放與彈性以便未來的個人補充或納入他人佳作,實習教師可以呈現的教學歷程檔案,內容涵蓋多元,可以是開放的自我成長,如獨特的經歷體驗、個人專長興趣在教學現場的發揮等。更有許多標準化的文件紀錄,例如:
1.個人基本資料:
包含自我介紹,學經歷背景,個人教學理念與身處教學情境描述。
2.教學歷程記錄與省思檢討:
包含教學活動的紀錄與資料收集,從教案設計,教學計畫到教學資源、學習評量等文件,以及教學環境配置,教學活動影音實況記錄等,加上與實習輔導老師討論的意見補充、訪談學生對教學的看法,學生的形成性、總和性評量結果,最後則是歷程的省思筆記。
3.專業成長歷程:
包含參與研習的紀錄與心得、個人收集後消化整理的專業資料、參與活動或比賽的作品與發表文件、來自師長的評鑑指導與肯定等。
  

  除了制式文件的準備,更要能呈現"成長"的動態歷程,同時考量檔案的功能延展性,由個人到群體,由近而遠來收集完成。
  由此看來,各式各樣的教學歷程檔案中,可供數位化並可再分享的必須元素有哪些呢?可數位化的考量,應該取決於檔案的內容與形式。由於教學歷程檔案具有下列特性:1.目標明確具系統與結構,但容有個人主動選擇的彈性。2.呈現歷程軌跡與脈絡。3.經由溝通與合作產生。4.具體且多元化。5.具備批判與省思的特質。
  關於個人的基本特質與特有經歷,即使無法供他人複製應用,但對其歷程的省思與經歷產生的因果模式,也應能在抽離特殊因子後找出基本發展脈絡供他人取經,或是在交互討論的激盪裡,可以給他人更多新體驗與再詮釋的機會。而經由溝通與合作產生的特性,藉由數位科技之助(同步與非同步並用的討論機制),更能表現其功效也藉此再做提升。
  因此,善用科技化的資源、工具與平台,完成教學歷程的紀錄、省思與收集,以元件、模組化的概念,達到交流、分製、共享的目的,更見其必要與加成效益。
  對實習教師而言,數位化教學歷程檔案,有何幫助呢?由學程生身份轉換為實習教師,雙重身分之間相互切換,藉由自身的體驗與實做,不僅可以收集自己的歷程,也能在未來教學時傳授學生自製學習歷程檔案的經驗。
  此時的學習動機與就業壓力,製作教學歷程檔案的驅力最強,實習這一年的教學專業生涯正處於探索與快速成長期,更有必要藉由教學歷程檔案的製作來紀錄這段豐盛成長的歲月。將教學歷程檔案數位化,可以幫助老師們:
1.教學力呈、省思:一方面呈現自我的專業與長才,另一方面,在分享的同時,省去摸索試誤的時間耗費。
2.檢視個人可及之偏狹:看見自己與他人所呈現的資料,進一步補全教學的視野而減少因偏狹導致的不當信念。由一人可積累的內涵,再看多人可共製的全方位架構,並在與人結識、交流與激盪中,產生集體智慧的成果和省思。

●分享的開端與SCORM研究介紹
  Conetnt is King,Sharing is Power.看見數位化可以展現的便利,更要體驗一下分享所帶來的力量。目前正熱烈討論的的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是一種e-Learning的標準,具有可再利用(reusable)、容易取得(accessible)、可升級再製(durable)、可跨平台(interoperable)、可彈性調整(adaptable)、具經濟效益(affordable)等特性,國內也正進行多項研究整合計劃,希望開發標準化系統工具與教材編輯工具、研擬SCORM標準採用之技術、分析與規劃教材內容的標準化、以及教學網路學習評量、學習歷程與學習行為分析標準化之研究。
  未來將提供已開發完成的網路教材發展工具,供教師直接利用發展符合標準的網路多媒體教材、可以整合教師端教學平台和學生端教學平台、增加教材內容的共享與再利用程度、並且具備分析學習歷程評鑑(Portfolio Assessment)系統,達到輔助老師分析學生的學習歷程、評鑑學生學習狀況,並協助學生朝向自我導向學習與增強自我反省能力等功能。
  「整合現有的網路教材資源,讓他人可以分享教材至作者的教材內容,縮短製作教材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避免重複教材至製作的浪費,亦能提升網路教材品質。」是國家研究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的教學歷程檔案,有一大部分正是教學準備與教材資源的整理,若能參照研究計劃的理念嚐試製作,想必更能提供實習教師一個絕佳的發表平台與機會。
●STEP構想與個人實作分享
  筆者提出STEP (Sharable Teacher Electronic Portfolio)的構想,參考SCORM架構與實驗計劃,建立數位化教學歷程檔案的組織與元件模組,將教學資源、教案設計,個人省思手札、成長與計劃文件等檔案,利用網路課程平台來運作,藉由k12數位學校網路開課系統平台,開設「實習教師大觀園」:在網路上交流個人的數位化教學歷程檔案。因為網站可以記錄參與者的上網歷程,更開啟了更多的實驗研究面向。同時,由於網路課程平台環境提供多種輔助工具,方便管理者處理學員、檔案與議題的經營,除了同步與非同步的溝通工具之外,也可以讓參與者立即上傳檔案,相互觀摩評量,發布議題與線上即時討論。所有參與者的問題、互動內容都有詳細的的時間與數據統計,對於動態歷程與省思昇華的概念建構過程,提供完整的參考資料。尤其在虛擬團隊的運作與維護過程中,更可以藉由平台環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益。這些無非想陪伴實習教師們走過這段時光,讓他們有勇氣踩下激起漣漪的一小步,未來必能踏出穩健與振奮人心的一大步。
  從文件製作開始,相信大多數教師都以電腦文書處理軟體完成文件檔案,或是將影音資料加以數位化後製處理,檔案無論是單機操做或以網路資料庫方式收集,在未來都可以與人分享應用。在分享的大前提下,若能遵循一定的建置規則,有共同的模組化架構,每個元件製作過程中,即賦予通則化的描述,供後進可抽離後重組再利用。
筆者的個人經驗與給予實習教師的建議是:
1.考量個人自製能力與現有數位檔比例:
盡量完成數位化文件與簡報檔案,從課程設計到學習評量的一系列整理。善用數位相機與攝影機收集相片、影片與錄音檔,將教學歷程全面紀錄,產生的效益也更多。(請參考「數位相機與攝影機的運用比較」)
2.活用數位工具,善用虛擬社群(人事物三段掌控)。
搭配目前資訊融入教學的風潮與便利,可以適時展現與發表自己的資訊應用能力與專業的教學創意。各種數位工具,必有其特定產能,完成的作品可以輕易與人分享,無形中又建立起互助的人脈社群。以思摩特網站為例,可以加入各教學專業社群,增廣個人的視野與見聞 。
3.筆者個人分享:K12數位學校教師網路進修課程
在本年度(民國91年),筆者參與高雄市教育局辦理的K12數位學校教師專業網路進修,開設「教學心花樣創作工坊」與「教學e樂園」課程。「教學心花樣創作工坊」,是以十多類的工具為導向,實作應用於各領域教學。而「教學e樂園」,則希望藉由班級網路電腦之助,落實推動資訊融入教學,希望可以在「不添加老師更多擔憂與負荷」下,實踐「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的理念。這些看似教學課程,培養教師皆能具備下列能力:
  Ø 自製網頁式教材,能整合課程概念圖、相片影片與動畫加以呈現。
  Ø 經營網路課程實務,規劃常態性網路教學活動。
  Ø 活用班級電腦於教學相關支援,善用工具軟體與校務行政網站。
  其實更是筆者在教育科技領域裡學習與教學歷程的數位化呈現,同時與全國數百位各地參與網路研習的教師互動中,深覺善用網路課程的平台更可以發揮媒介傳播與互動機制。
  Step by Step,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步步為營積累而成的教學歷程檔案,是否還能發揮影響個人生涯之外的功能,對更多具有相同目標的教師們提供一份創意激盪與新的交流的素材、平台與機制?筆者在思索「實習教師大觀園」運作的過程裡,自己也經歷一番再成長的省思歷程,受益反而最多!
●結語
哪一位老師不是由青澀到熟稔、由師長提攜到作育英才?可以用自己的生命豐盛他人的生命,正是教育工作最迷人也最有意義之處!藉此文與所有已是或即將是老師的伙伴共勉,希望更多有意願的教師投入參與,可以有更完整的協調觀照與視野考量。有數位(Digital)科技之助,又有數位(Many)教師交流分享,讓教育的愛與力量更無限豐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