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讓自己好滿足的選擇﹖

      這是兩本有關大腦研究的書,『如何做出選擇﹖﹕大腦的選擇機制 』、『好滿足』,有意思的是:兩位科學家曾一起進行研究,而且『以身試法』(自己成為實驗對象)喔!兩本書也都討論著腦內『快樂物質~多巴胺』的生理機制,其釋放的位置、時機與受器、效應,並對應在心智運作中的真實呈現。

      『如何做出選擇﹖﹕大腦的選擇機制 』,作者從『你選擇了本書,也代表願意放棄其他更多好書的機會』開始,提出:決策的運作,其實是一種『價值評估與自覺有效率』的判斷結果,因著受到目標的引導而行動,也因著預估後果並判斷自己可承受度,而決定行動是否持續、目標是否堅持。

      作者為「計算神經科學」專家(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研究的是大腦處理資訊的實際過程),也兼以生物演化觀點來比較各動物與人類神經系統運作(有些動物尚未具有大腦)的異同。讀起來有點『刺激』~一下子意會不過來作者想傳達的是什麼,我就每天看一點一點...~哈,也是種因應決策吧!

     書中許多實驗讓我覺得很像看到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影子,卻也提及只有人類,才有那種『殉道』的精神力~可以為某種『預期的未來』而決定抑制求生的本能~這一下子,又感覺跳躍到建構主義的領域。

      『好滿足』一書,則提出不同狀況下,人類感覺『滿足』的情境~滿足不是無所事事或不勞而獲,真正的滿足來自挑戰、新鮮、困難,甚至來自痛苦。例如馬拉松長跑者那種Runner's High,在體力考驗下,精神力反倒亢奮愉快的狀態。

      作者也對『心流 』提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有意識地決定做某事,並賦予自己的意義,自然能進入心流態的滿足感。我發現這與大腦相容 原理中『放鬆下的緊張』很能相互呼應~目標明確、自己也努力中,而過程裡還是有不經意的新鮮與挑戰,得以讓自己全新面對!

      兩書作者還提到許多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想到的是:從書裡學到的實驗與知識,經由自我印證後,也應該可以試著解釋孩子學習的行為表現,若有好的教學策略得以印證後,也可以進一步敘說,並提出設計的考量來與大家分享。

標籤: 大腦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