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出好問題

      文章,是作者對問題的答案;行動,是每個人對於問題的反應。也就是說,若能問出好問題,就能驅動大腦思考,寫出好文章、表現好行為~要嘛解決困擾,或者創造滿足。
      我想要表現的『行動』,正是『寫文章』啊!哈哈~有點像問題遞迴的螺旋吧!沒關係,今天就是要把他想通!而且看漫畫時這句很得我心:目標,會控制著每一天。
      我是作者,我的文章『寫法』,是我認為你也感覺『好像有問題』而願意花時間來看(可參考『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 』)。因此,我都預設我、你,就是同業夥伴~我的自問自答,希望對您會有幫助。有啥幫助呢?當然是『設計問題』讓學生們來玩啊~希望孩子表現什麼行動,我們就給適切的問題,希望告知孩子瞭解什麼,我們也先自問問題。(日後也要直接面對孩子來寫文章、教他們提問!)

      例如,我想著:如何對以前的文章做些總結?其實是自己在學校所為、面對世界情勢、教育體制與科技機會,分享給您也可以用得上、大家可以一起玩的觀點、資源、工具、平台,然後與孩子們一起成長。思行四句 就是個小結。
      底下我先以WH Memo 的整理提供大家將來也可以DIY,日後的主題發展,我也會以此流程來呈現,下文以我自己想玩的Scratch當例子:

*What?
      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先是直觀直覺的,再往下走,看見其結構、功能或表現之狀態。你要能回答這個問題,不正是用語句來描述(或內心自想)嗎?(呵呵,文章就寫出來了.....)
What's matter?記得,一定是有所感知才會讓大腦動起來喔!要嘛身受威脅、或者引發動機。孩子們的好奇心與觀察力、表達能力,可以多用這樣的問題來培養與呈現。

例子:什麼是Scratch?有什麼功能?可以讓我、給孩子們做什麼?

*How?
      這是有關『如何進展』的過程提問~看到實際效果的展現,同時也探討裡頭的流程、原理與相關事物之間的動態關聯。我們也藉著從發現事物、有所懷疑之後,在還沒有確認真正原因之前,有所思考、假設,並規劃行動來實驗印證,同時進一步調整、修正或確認。

How it works?原來如此?!這是最多讓孩子們眼睛一亮的時光(WOW!看魔術表演就知道意思了!)。多讓他們自己操作與體驗,也增加更多的思考彈性,同時,有機會在同儕間合作分工與討論,可以促進人際互動。

How long?How much?這是自己的決策或討論的焦點,在與該人事物搭建關聯的過程中,不斷地對話或自問。同時,對自己表現如何的省察,也都在這樣的過程中時時進行著。

例子:我得先學會Scratch、想想怎麼教、準備花多久時間、期待孩子們有啥作品......

*Why?
      為什麼?先不看標準答案的話,可以思考事件的因果關係,或者對於行動的理由和目的的探究。我們所面對的,常都是結果的展現,而忽略了其歷來因果關係的交互影響。又或者,一個行動不見得都只瞄準目的而已,應該探討行為表現者在當下脈絡的考量,自有其認為合理的理由。
只不過,對於你、我、他針對同一件事,都是各自心想的解讀,所以更需要溝通、應該合作。否則,也必須接受可能的衝突、誤解。
Why me?Why not?是兩種心態的問法喔(記得,就因此引發後續思路與行為了),您可以參考QBQ

例子:為什麼想教Scratch?有哪些考量或期待?

*where to?然後呢?
      我沒把誰、時間、地點的問句拿出來,因為在『where to?然後呢?』中,大腦自然地會把相關考量納入。where to?同時有時間、空間的展望,更有著『我』這個主體的參與,把人、時、空、物資、網絡都做個總調度。針對未來(甚至只是下一步、下一秒)進行展望和行動。若是目標明確已知,就思考如何到達,若是模糊難解的境況就有更多開創思考的機會(請參考Jonassen的問題

例子:有沒有機會利用Scratch來玩網路主題式合作活動呢?

      我把『問題』用紅字標記,有沒有讓您『動起來』一下?哈哈!希望沒把大家搞昏。放心,大哉問之後,我的『問題』都很簡單明確的~多問那種『立刻可以行動』的好問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674